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临床上常以传统的胆总管探查指征(胆总管直径,影像学依据,血淀粉酶等)来决定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同时是否进行胆道探查术。近些年由于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高敏感性、特异性,使之成为了评估胆总管结石的重要依据。但是,MRCP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故此我们评估了简便无创的生化指标,作为评估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的依据,可以减少漏诊率、错诊率,对于术中胆总管探查起到补充参考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2015年于我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胆道探查术(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的病例,共计514例,术前常规评估了6项生化指标:谷氨酰胺转肽酶、胆碱酯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作为对比,我们还纳入了MRCP、B超、胆总管直径、血淀粉酶的结果。作为评估胆总管结石潜在可能的诊断性检查,上述所有客观结果均仔细严密地进行纳入和比较。结果:在514例行术中胆道探查的病人中,329例病人确诊胆总管结石即胆道镜下发现结石并行胆道镜网篮取石术;185例病人术中胆道镜探查未见胆总管结石。在所有的诊断性检查结果中,MRCP的准确性最高(80.4%),敏感性(74.5%),特异性(90.8%);B超的敏感性最高(92.2%),特异性(37.2%),准确性(70.1%);结合胆红素的特异性最高(93%),敏感性(27.1%),准确性(50.8%)。多项Logistics回归提示与胆总管结石相关性最高的依次是MRCP、胆总管直径和GGT;在MRCP阴性时,相关性最高的依次是:胆总管直径、GGT、TB。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评估MRCP的准确性(80.4%)最高,且有着较高的敏感性(74.5%)和特异性(90.8%)。因此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时应首选MRCP。如果MRCP提示胆总管结石则术中需行胆道探查术,如MRCP阴性结果,建议结合生化检查中GGT、TB结果决定是否行胆道探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