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及下肢截瘫的主要原因之一,已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即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根据西医诊断标准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病,再以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获得最大临床疗效的主要思路,充分体现中医、西医优势互补的特点,是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本研究以病证结合理论为指导,基于糖尿病中医结构化病历采集系统进行DPN病例数据挖掘,探讨DPN中医演变及其诊治规律。目的:采用糖尿病中医结构化住院病历系统采集DPN临床数据,形成结构型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DPN病证结合诊疗规律。方法:采用糖尿病中医结构化病历采集系统,采集广安门医院2009年至2012年DPN住院患者病例信息,通过编写SQL语句进行筛选,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708例。由专业人员对结构化病例系统的原始数据进行导出,导出的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保存(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个人史、主诉、既往史、刻下症、理化指标、体征、舌脉诊、方剂、中药、医嘱、全部信息等)。对全部数据表进行总体核查和样本例数总数核查,对出现的遗漏数据,补充导入,并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核查。对导出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统一为规范的名词、术语及格式。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采用频数与构成比研究DPN患者年龄、BMI等基本信息;采用Clementine数据挖掘平台中的关联规则研究中药配伍关系;运用贝叶斯网络研究证候与理化指标、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MeDisco/3S系统建立可视化无尺度网络分析中药与症状的关系。结果:1.DPN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DPN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布与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吸烟史等有关。2.DPN中医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证、脉络瘀阻证逐渐演变为痰湿阻滞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贯穿DPN的始终。采用贝叶斯网络的方法,归类的证的规律如下:轻度神经病变气阴两虚证最多86例(31.5%)、脉络瘀阻证次之67例(24.54%)。中度神经病变气阴两虚证最多126例(35.90%)、脉络瘀阻证次之118例(33.62%)。重度神经病变痰湿阻滞证最多27例(32.14%)、阴阳两虚证次之25例(29.76%)。纵向研究,轻度神经病变主要以气阴两虚证及脉络瘀阻证为主,中度的神经病变主要以气阴两虚证及脉络瘀阻证为主,重度的神经病变主要以痰湿阻滞证及阴阳两虚证为主,通过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理化检测轻、中、重度渐进的过程可以发现DPN中医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证、脉络瘀阻证逐渐演变为痰湿阻滞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贯穿DPN的始终。3.DPN主要症状为口干、乏力、肢体麻木,逐渐出现肢体发凉、肢体疼痛、肢体活动不利,常与视物模糊、胸闷并发。利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本病的主要症状。不同病情分期气阴两虚证均有口干、乏力、失眠、大便干、夜尿频等症状;轻度神经病变脉络瘀阻证有口干、乏力、夜尿频、肢体麻木等症状,中度神经病变兼见视物模糊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重度神经病变兼见肢体活动不利各种症状(如间歇性跛行等)。4.DPN用药规律显示,主要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研究发现治疗药物有如下规律:在改善血管功能方面来常用丹参、当归、葛根、红花、川芎、刺五加、灯盏花、桂枝;在改善代谢因素常用的中药有槲皮素、黄芩、水飞蓟等。通过无尺度网络发现用药与症状、理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胸闷多用檀香、砂仁、丹参等丹参饮加减;视物模糊多用桃仁、红花、桂枝等活血通络的药物;肢体疼痛多加用延胡索以止痛;蛋白尿多加用黄芪、山药、泽泻、茯苓。关联规则发现的主要关联用药:轻度神经病变患者常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湿的中药关联:山茱萸+生地黄+茯苓、黄芪+生地黄+茯苓、生地黄+当归+茯苓等;中度神经病变患者常用的益气养阴、活血利湿的中药关联:太子参+川芎+当归、麦冬+太子参+当归、五味子+麦冬+茯苓等。重度神经病变常用的活血利湿的中药关联:桃仁+红花+当归、太子参+川芎+当归、红花+川芎+当归等。5.DPN主要治则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健脾化湿为主,参芪地黄汤、桃红四物汤、四藤一仙汤为最常用方剂。本组病例治则共有217个类型描述,主要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为主。共有130个方剂描述,最常用的方剂为生脉散、参芪地黄汤、桃红四物汤、四藤一仙汤。以方测证的气阴两虚证、脉络瘀阻证、痰湿阻滞证、阴阳两虚证四个证根据构成比得到代表方剂分别为参芪地黄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四藤一仙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肾气丸加减。6.DPN的辨证及证的演变规律根据贝叶斯网络分析DPN轻度、中度、重度三期各分为三个证。轻度神经病变三个证:气阴两虚证治疗方剂为参芪地黄汤加减,治则以益气养阴;脉络瘀阻证治疗方剂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则以活血化瘀;痰湿阻滞证治疗方剂四藤一仙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则以化痰祛湿。中度神经病变三个证:气阴两虚证治疗方剂为参芪地黄汤加减,治则以益气养阴;脉络瘀阻证治疗方剂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则以活血化瘀,出现视物模糊症状多加用桃仁、红花、桂枝等活血通络的药物;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多加用黄芪、山药、泽泻、茯苓等;痰湿阻滞证治疗方剂四藤一仙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则以化痰祛湿,出现胸闷症状多加用檀香、砂仁丹参等丹参饮加减治疗。重度神经病变三个证:痰湿阻滞证治疗方剂四藤一仙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则以化痰祛湿,出现肢体疼痛症状多加用延胡索止痛;脉络瘀阻证治疗方剂为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加减,治则以活血化瘀为主;阴阳两虚证治疗方剂肾气丸加减,治则以阴阳双补为主结论: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布与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吸烟史、血糖高有关;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主要为气阴两虚证、脉络瘀阻证逐渐演变为痰湿阴滞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贯穿DPN的始终;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则主要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滋阴温阳通络;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证的代表方剂为:气阴两虚证为参芪地黄汤加减,脉络瘀阻证为桃红四物汤加减,痰湿阻滞证为四藤一仙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阴阳两虚证为肾气丸加减;5.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对因对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川芎、丹参、茯苓、当归、桂枝、黄芩、葛根、灯盏花、槲皮素、刺五加、红花、延胡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