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症是指因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其中无明显内分泌病因可寻者称之为单纯性肥胖。近年中医界努力探索,总结出治疗本病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穴位埋线法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穴位埋线法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优越性,揭示穴位埋线法对该病中枢、外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肥胖模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穴位埋线组、肥胖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观察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含量等肥胖指标;疗程结束后,留取血清和下丘脑,从血清和下丘脑瘦素含量表达方面,采用放射免疫学,观察其血、脑瘦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穴位埋线对其干预作用。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下丘脑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大鼠。治疗后肥胖大鼠多项指标均有所改善。(1)一般肥胖指标比较:针刺组与埋线组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明显均降低(P<0.01):针刺组、埋线组与肥胖组体脂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针刺组与埋线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Lee’s指数针刺组疗效尤为突出,针刺组与埋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瘦素含量比较:对照组血清瘦素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下丘脑瘦素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针刺组和埋线组血清瘦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回降(P<0.05),而下丘脑瘦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埋线和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有效,为进一步阐明针灸治疗肥胖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而穴位埋线疗法由于具有疗效高、安全、简便、治疗次数少等特点,因此必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