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止血作用的对比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Hemabate)与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和副反应,为临床该类手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促进术中和术后的止血提供可靠的临床使用依据。   方法:   1.临床分组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经腹腔镜行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无其他并发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A组)30例和应用缩宫素组(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和住院天数的差异。   2.手术及用药方式:.全部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全部患者均采用全麻(应用药物为咪唑安定、阿曲库铵、芬太尼、丙泊酚)气管插管,取膀胱截石位,头低30°。放置尿管,消毒外阴、阴道,严格按照腹腔镜手术步骤操作。在腹腔镜下暴露子宫并辨认子宫肌瘤所在部位。A组: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0.25mg)1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ml配成2ml溶液,穿刺针经腹壁trace芯内穿刺注射于近肌瘤处的子宫肌层。穿刺时应注意避开血管,以免注射点大量出血。药物注入后即可见子宫迅速收缩,瘤体表面变苍白。浆膜下子宫肌层的最外侧肌束呈纵形收缩时,用电钩电切子宫肌层至肌瘤包膜处,逐步将肌瘤自子宫肌层完全剔除。在出血较多部位用双极电凝止血,肌瘤残腔上下切缘对合整齐,用1号可吸收线对切缘连续缝合。切下的瘤体用旋切器旋碎后取出。B组:操作步骤同A组,与A组不同之处是在肌瘤剔除前,注射入子宫肌层的药物为缩宫素20U(2ml)。术后均按常规给予抗生素五水头孢唑啉钠静点,预防感染发生。   3.数据观察:记录A、B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种药物注射前及注射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和3小时患者的血压变化。术中出血均由负压吸引器吸引到引流瓶内,计算出术中净出血量。应用标准计时器记录完整的手术操作时间。应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血压。   4.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药物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反应,伤口愈合情况。   5.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术前患者一般情况:   术前常规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统计数据:A组年龄为38.5±3.7岁,肌瘤大小为6.8±2.3厘米,肌瘤数目为单发20例、多发10例。肌瘤部位为前壁17个、后壁23个。手术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为129.5±6.4/76.5±5.2mmHg。B组年龄为36.7±3.0岁,肌瘤大小为7.6±2.6厘米,肌瘤数目为单发22例、多发8例。肌瘤部位为前壁18个、后壁20个。手术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为130.7±7.4/75.0±7.0mmHg。两组数据比较,A组与B组各项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术中出血量:   手术中观察A组的平均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A组平均出血量为67.6±17.6ml,B组为88.7±21.6ml。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手术时间:   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A组手术时间为68.1±18.1分钟,B组为83.1±17.5分钟。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患者血压变化:   术中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发现,A组患者局部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15分钟出现一过性血压上升,而B组患者局部注射缩宫素后血压变化不明显。用药后15分钟:A组收缩压/舒张压为152.1±8.3/83.2±11.4mmHg,B组为135.6±10.3/74.5±8.8mmHg,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0分钟:A组收缩压/舒张压为130.5±6.1/70.4±10.1mmHg,B组为131.2±5.7/69.5±8.0mmHg,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45分钟:A组收缩压/舒张压为125.7±4.6/72.5±5.8mmHg,B组为128.6±10.3/75.6±6.3mmHg,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小时(为术后)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发现A组收缩压/舒张压为124.8±5.5/73.6±1.2mmHg,B组为127.5±7.4/74.2±7.1mmHg,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术后患者一般情况:   术后全部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恶心、呕吐、腹泻。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体温均在38℃内,伤口Ⅰ期愈合,无出血等并发症。于术后6天拆   线出院。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子宫)平滑肌瘤。   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比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比较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手术的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青光眼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进展性视神经病变,具体机制尚不是很清楚。现在较公认的是把青光眼按房角开放程度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
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较常见且严重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就诊时75%以上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肝脏
面部起病的感觉运动神经元病(facial onset sensory and motor neuronopathy,FOSMN)是近来新发现的一类罕见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疾病。其主要特征为以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
目的:   自杀基因辅以前药治疗(genedirectedenzymeprodrugtherapy,GDEPT)在近20年的研究中取得较大成绩。广泛应用的基因治疗系统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腺嘧啶激酶/戊环鸟苷
目的:观察平原地区急进高原后的人群在平原及高原状态下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的发病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
第一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I和超声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超声,评价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上的准确性和与超声的一致性;探讨MRI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定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