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石墨烯首次发现以来,其优异的电学、光学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石墨烯具有宽带吸收以及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特性,使其在光电探测领域备受瞩目。随着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类比二维石墨烯材料,涌现出了具有各种特性的新型二维材料,它们由于受到纵向尺度的量子限制,展现出了很多传统半导体所不具备的优异光电性能,这极大的吸引了基于二维材料光电器件的兴趣。然而,原子层级别的厚度的光程使得二维材料的光吸收受限,这是本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石墨烯首次发现以来,其优异的电学、光学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石墨烯具有宽带吸收以及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特性,使其在光电探测领域备受瞩目。随着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类比二维石墨烯材料,涌现出了具有各种特性的新型二维材料,它们由于受到纵向尺度的量子限制,展现出了很多传统半导体所不具备的优异光电性能,这极大的吸引了基于二维材料光电器件的兴趣。然而,原子层级别的厚度的光程使得二维材料的光吸收受限,这是本征二维材料光电器件低响应率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通过微纳光子学结构调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进而增强二维材料吸收,正成为提高二维材料光电器件性能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主要围绕利用微纳结构调控二维材料光耦合从而增强光吸收和光响应开展研究,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集成微纳光耦合结构二维材料器件光吸收和光响应增强的物理机理,揭示了光耦合结构增强光与二维材料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实现了器件自驱动光响应增强以及二维材料高带宽的完美光吸收性能等。主要创新性的结果如下:1.建立了石墨烯和等离激元微纳谐振腔的集成结构,通过实验数据获得材料的电磁参数,基于有限元电磁场计算方法,理论实现了将入射光完全耦合到复合结构中,强烈的局域光场使得石墨烯吸收得到了明显提高。数值结果表明,石墨烯在共振波长处的吸收率提高至23%,局域模式的最大电场是入射光的35倍以上。相较于传统亚波长光栅集成石墨烯结构的局域场提高了8倍以上。2.为了实现金属-石墨烯-金属的类场效应晶体管红外探测器件的自驱动光响应,我们提出利用非对称集成的等离激元微纳谐振腔,打破局域场增强的对称性,使得石墨烯的光耦合呈现非对称分布。在与耦合天线复合的一端电极处,由于石墨烯与金属结区局域光场增强以及结区面积的增大,使得此处光响应显著提高;而在没有耦合天线但仍具有底部介质层与金属平面的另一端电极处,由于石墨烯受到底部近距离金属平板对光场的抑制作用,降低了金属与石墨烯结区附近的光吸收。最终,两端电极-石墨烯接触结区处,分别的光响应对比度高达105倍。这种超高对比度远远超过之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这种非对称光响应的超高对比度,我们在红外泛光条件下,几乎零偏压下,实现了显著的净自驱动光响应。相较于一般耦合光栅集成石墨烯器件,等离激元微纳谐振腔集成的石墨烯器件红外光响应提高一个量级以上。3.通过控制顶部金属微结构的宽度,改变谐振腔的腔长,从而实现了等离激元微纳谐振腔集成的石墨烯红外探测器峰值探测波长的调谐。实验表明,通过改变金属微结构条带宽度,复合结构器件峰值光响应从1.3μm红移至1.65μm,光响应共振峰的带宽约为200~300 nm。此外,复合结构器件响应时间小于几个微秒,偏振消光比最高可达30,其光响应机制归因于光热电效应。4.揭示了局域场的极化方向与二维材料各向异性的光吸收的匹配对于二维材料光耦合的重要作用,获得了基于局域场极化方向与二维材料主吸收方向的匹配调控和体系临界耦合调控共同作用大幅提高二维材料光吸收率,并抑制金属耦合结构的光吸收损耗。我们研究了一种常见的光耦合结构,即金属-介质-金属(MIM)结构,证明了它有两种形式:局域场极化方向主要垂直于多层结构平面的磁谐振器形式和局域场极化方向主要平行于多层结构平面的超表面索尔兹伯里屏形式。当超表面索尔兹伯里屏形式的MIM结构与石墨烯结合时,局域场极化方向主要平行于石墨烯平面(即沿石墨烯的主吸收方向),石墨烯的峰值吸收率在THz波段接近100%,在中红外波段接近90%。与局域场极化方向主要垂直于石墨烯平面(即与石墨烯主吸收方向正交)的磁谐振器形式相比,超表面索尔兹伯里屏形式使石墨烯的光吸收率增强效果提高了1.6~4.2倍,共振吸收增强带宽提高了3.6~6.4倍,金属损耗降低了7.4~24倍。对于单层黑磷(BP),超表面索尔兹伯里屏形式的MIM结构将BP在3.5μm波长处的吸收率从0.44%提高到31%,比磁谐振器形式的吸收率高5.4倍。另外,带宽也是原来的1.8倍。此外,超表面索尔兹伯里屏形式将单层Mo S2在可见-近红外范围(415 nm到800 nm)的平均吸收率从7.3%提高到68.1%,比磁谐振器形式诱导的吸收率高4.4倍。超越临界耦合的光吸收提高归因于平面内的偏振光场,它有助于二维材料在光吸收竞争中降低了金属的吸收。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随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冰雪运动进校园迎来契机。本研究以创新扩散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冰雪运动进校园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突围策略,以期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冰雪运动进校园创新的属性包括:(1)相对优势:冰雪运动进校园是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受到各级政府部门政策和资源的大力扶持。如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学校与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常态下校企通过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员工综合技能素质的一种新型模式。本文从校企合作层面分析了当前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培养教育的基本路径和思考性建议,旨在探索校企融合、企校双师联合、工学统一的可行性做法。当前,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形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这不仅是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连续收治的105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按照年龄分为年轻组(≤40岁)和中老年组(>40岁),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双侧病灶在病理类型、分子分型、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阳性淋巴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P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提高和乳腺癌预后的改善,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其中该疾病的病因、诊治、预后及预防是研究的重中之重。为了解BPBC的危险因素,预测不同人群的发病风险,从而指导其治疗、预后及预防,该文回顾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BPBC的病因、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
二维材料自被首次发现以来就引发了众多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受到量子限域效应的影响,二维材料可能会表现出与三维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在电子器件、电化学、生物医疗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本征的二维材料也可能会存在不足,如石墨烯虽然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但由于其零带隙的半金属性质使其难以在电子逻辑器件中应用;实验上已经合成的半导体材料——六角蜂窝状砷烯的迁移率较低等等。为了拓展二维材料的应用范围,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冷链物流相对应的供应链、物流链和信息链的优化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冷链物流如何走向高效化和成熟化已成为物流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顺丰速运冷链物流为例,分析了加快冷链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和机遇,并针对如何提高生鲜产品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出了具体建议。
太赫兹技术在太赫兹光谱学、高速通信、安检成像、生物医学和天文遥感等领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太赫兹探测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太赫兹技术领域的关键。半导体微纳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低维材料在太赫兹和红外光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维层状结构的半导体(半金属)材料因其面内载流子输运通道、较大的相对表面积和亚波长(深亚波长)的厚度尺寸而展现出独特的电学和光电子学性质,为实现高速
二维半导体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性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这些二维半导体包括二维层状材料、二维钙钛矿和二维纳米片等,它们的带隙涵盖了可见光到红外的光谱范围,在新型光电探测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如何充分利用光电转换机理,在器件性能和功能方面发挥二维半导体的优势,一直是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基于二维半导体的光电探测器已有大量报道,但在它们得到实际应用之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存在
在综述产教融合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市场导向、能力进阶和产教融合的原则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共同开发实践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实践教学模块、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团队和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路径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一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即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二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即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明确人类社会是多样性发展的统一。三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