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演变及影响因素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meng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富与平等是人类生活与生存的两大主线,社会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人民财富水平,社会不平等作为另一大焦点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关注。2015年联合国公布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将实现性别平等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核心目标之一,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作为中国长期奋斗目标。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顺应时代变迁背景下研究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问题,不仅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符合社会现实的必然要求。那么,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将会有怎样变化?国内学术界研究性别歧视起步较晚,对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关注较窄,缺乏系统全面探究当今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变化与发展。  本文旨在系统考察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结合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历时性和运行规律,以职业性别隔离的变化趋势与职业分布的发展趋势为基准研究,全面探究性别工资差异、雇佣性别歧视和晋升性别歧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具体研究思路是,基于相关歧视经济学理论基础,搭建本文理论应用逻辑框架,利用国家人口普查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两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型微观调查数据,以劳动力市场结构发展趋势为突破口,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决策部门制定和实施性别平等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介绍,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建立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系统全面把握文章研究脉络,并在最后对本文的创新之处、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说明。  第二章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理顺本文研究的三大重要概念:性别歧视、职业隔离与职业分布的逻辑关系;接着,回顾和梳理人力资本理论、歧视理论和隔离理论,对不同学派之间的观点进行相应总结,结合中国实际性别歧视问题,建立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变化及表现的理论应用逻辑框架;最后,总结国内外关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工资差异、雇佣性别歧视与晋升性别歧视的相关文献,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的借鉴与创新部分,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提供基础。  第三章以劳动力市场结构为突破口,系统研究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变化趋势。职业性别隔离是劳动力市场职业性别分布的分割状态,对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产生影响:一方面,职业隔离的程度直接影响性别工资差异,另一方面,职业隔离还影响着非经济报酬的分配,间接导致男女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因此,职业性别隔离的变化趋势影响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变化,对性别工资差异、雇佣性别歧视、晋升性别歧视存在“结构效应”,把握其发展趋势,是本文研究当今中国性别不平等现状及变化的基准框架。本章利用1982-2010年国家人口普查数据,采用总体隔离指数与职业分布统计方法相结合,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始终存在,长期职业性别隔离呈现下降趋势。  进一步,本章研究职业隔离的“结构效应”,即职业内部的性别构成与不同职业间的相对规模变化发现,劳动力市场职业分布的变化是导致长期职业性别隔离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传统以男性或女性为主导的职业相对规模逐渐减少,职业分布呈现集中化和中性化趋势。通过对职业隔离指数的分解发现,职业分布的中性化趋势主要来自男性职业的中性化,即女性的进军使得传统男性主导职业的性别隔离减弱。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变化,传统农工业规模缩减,现代化服务业快速增长,加速劳动力市场资本流动,女性逐渐进入以往男性主导的职业,职业分布也逐渐向集中化趋势发展。然而,职业分布的中性化并不意味着性别歧视的弱化。研究发现,传统男性职业和女性职业隔离水平有所下降,中性职业的隔离水平并没有得到好转反而更加严重,职业分布的中性化趋势更多表现为女性取代男性从事低端工作,那些福利待遇好、职业声望高、社会经济地位高的职业对女性劳动者的“排挤”现象严重。  第四章实证分析了性别工资差异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职业性别隔离对性别工资差异的长期影响。本章利用2003年和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修正样本选择偏误的工资决定模型和Brown分解法研究发现,性别工资差距呈扩大化趋势,但是由于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导致的职业内部和不同职业间工资差异局面逐渐好转,劳动力市场因性别不平等带来的工资差异有所缓解。十年间,职业内部因歧视导致的男女工资差异下降约23%,职业间性别隔离影响下降约65%,劳动力市场更加重视专业化、技术化的人才,劳动者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竞争力得到就业机会。然而,性别歧视仍是性别工资差异最主要原因,几乎能够解释工资差异的1/2以上。进一步,本章分析职业分布变化与性别工资差异发现,中性职业的性别工资差异最严重,其性别工资差异增长幅度高达81%。总体而言,女性处于劳动力市场弱势地位,女性劳动者普遍年龄偏小、受教育程度较低、工作经验较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工资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性别不平等问题严峻。  第五章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雇佣歧视与雇主性别偏好。国内外鲜有文献直接研究整体雇佣环节的性别歧视问题,2003和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提供劳动者在获得目前工作时所遭遇的雇主性别偏好为本章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基于偏好歧视理论和职业性别隔离思想,本章构建了雇佣偏好模型和 Probit估计方法,考虑职业的性别构成的异质性影响及其变化,首次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雇佣歧视与雇主性别偏好,并对雇佣环节的隐性歧视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一方面,雇佣性别歧视在低层级职业中表现明显;另一方面,雇佣女性门槛高于男性,职位高层雇佣女性劳动者显著少于男性,存在“玻璃门效应”。此外,雇佣环节针对女性的隐性歧视现象更严重:雇主偏好女性伴随着女性相貌、身高、体重要求、已婚要求等条款,而非技能水平;存在女性的年龄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不平等现象,以及针对女性的工作经验歧视,随着劳动者工作经验的增加,男性劳动者受雇佣概率增强,但女性雇佣概率呈直线下降趋势。值得庆幸的是,个人内在禀赋的提高和外在环境的改善有利于降低雇佣歧视的发生,对此提高教育、技能水平等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度与竞争性、改善外在就业环境等将有效预防雇佣性别歧视。  第六章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晋升性别差异,职位高层“玻璃天花板”和职位低层“粘地板”双重效应并存。本文利用2006年和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职位层级晋升机会的有序概率模型和放松平行假设的广义有序概率模型研究发现,男性职位层级的潜在晋升机会概率显著大于女性,即使控制男女个人禀赋特征和人力资本投资,女性劳动者依旧更多滞留在职位低层,职业高层女性代表性不足。进一步,通过实际晋升概率Probit估计结果发现,随着职业分布的集中化与中性化,隔离程度较低的中性职业的晋升歧视越发严重,2006年至2008年仅三年间中性职业的男女实际晋升概率差异提升138%。反映了职业晋升歧视是长期存在的影响性别不平等的因素,它天然与内部劳动力市场职业性别隔离相连,受到职业分布的影响。因此,政策制定者不仅要关注劳动力市场男女就业人口平等,更应关注职业性别隔离与职业晋升:女性职业由于女性职业事业发展少故堆积在底层且收入低,男性职业因女性进入障碍导致女性代表性不足,而中性职业因职业隔离的相对弱化,男女劳动者分布均衡下晋升歧视更显严重。  第七章结论和启示。本文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问题普遍存在,随着时代变迁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呈现以下变动趋势:职业隔离极端化、职业分布中性化、性别工资差异扩大化、雇佣歧视隐性化、晋升歧视严峻化。进一步研究影响因素发现,内在个人禀赋的提高和外在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改善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降低雇佣歧视与晋升歧视的发生,缓解男女工资差异。针对上述研究发现,本章初步探讨了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问题深化的成因,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意见。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文选题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变化发展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系统考察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合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历时性和运行规律,以职业性别隔离的变化趋势与职业分布的发展趋势为基准研究,全面探究性别工资差异、雇佣性别歧视和晋升性别歧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面对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对实现性别平等的渴望空前增强,本文研究性别歧视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能够为制定和实施性别平等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第二,基于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文构建了适用于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入探讨了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内涵与外延,以职业性别隔离与职业分布的发展与变化为基准,利用大型微观调查数据,系统研究性别歧视的演变及影响因素。依据中国现实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构成及变化,本文有效界定了职业性别分布的测量边界,结合隔离指数与职业分布研究职业性别隔离的变化趋势。同时,本文优化现有研究性别歧视的计量方法,建立性别工资决定模型和工资分解方法、雇佣歧视与雇主性别偏好模型、职位层级晋升机会模型和实际晋升概率模型等。  第三,现有研究因数据限制,鲜少文献直接研究雇佣性别歧视与晋升性别歧视。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为上述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是国内唯一直接调查雇佣性别偏好的大型微观数据库,目前国内文献尚未涉及,本文首次采用 CGSS研究雇主性别偏好与雇佣性别歧视问题,同时 CGSS是国内少数研究职业晋升性别歧视的数据库,即使在国际研究中,直接研究晋升性别歧视的数据库也屈指可数,本文研究发现将极大弥补相关研究空白,对文献进行有益补充。
其他文献
债券收益率曲线在经济金融分析的理论和实证中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货币政策决策者和金融经济学家的重点研究方向。  我国债券市场经过长期的发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在校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前后的抗体水平,为卫生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4个乡街的学生,监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前后的抗体水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旅游市场恶性竞争问题较严重,旅游纠纷、旅游投诉事件逐渐增多。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新旅游法颁布
粗大误差能依其判定准则发现,并对有关测量数据(异常值)删除.
在职业院校中,电子商务类课程是一种重要的课程,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高度不仅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故此,在职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投资者而言,也是其获得投资回报的重要途径之一。1961年,米勒(Miller,M.H)和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F)提出了经典的《股利政策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开展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作为其支撑。新经济时期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论述了计算机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收支缺口呈不断扩大之势,基层政府逐步陷入严重的财政困境。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税权分配制度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建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