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和“单体”农民工空间流动行为比较研究——基于东部4城市调查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人口流动正逐渐由分散的、跑单帮式的流动向家庭式流动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过去“单身外出”的方式外出,以“家庭”形式进行流动的比重越来越高。   本文着重探讨“家庭式”和“单体”两种类型农民工各自空间流动行为特点,总结分析二者可能存在的差异性和趋同性,并针对各自特点做出针对性解释。研究发现,农民工迁移流动家庭化趋势非常明显,随着外出工作时间的增长,农民工迁移由“单体”变为“家庭式”的情况非常普遍。本文通过“平均一座城市居留时间”、“工作城市距离选择”和“工作城市规模选择”三个指标来具体界定农民工空间流动行为,通过差异性检验和描述分析发现两种类型农民工在空间流动行为上表现出明显差异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   “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平均一座城市居留时间”和“工作城市距离选择”2个指标上,家庭式农民工在城市的居留时间更长,城市间迁移流动性更弱;而农民工在工作城市距离上的选择很耐人寻味,一方面两种类型农民工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式农民工更加倾向于选择“外省”远距离工作,但另一方面两种类型农民工都将外省工作作为第一选择。“趋同性”则主要体现在工作城市规模选择方面,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就业城市规模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呈现两极化聚集发展。因为解释来看,研究发现两种类型农民工在婚姻状况、来源地、职业类别、工作地生活方式、工作地家庭规模等方面的差别是造成迁移流动行为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现实、农民工从业类别、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是造成农民工工作距离、就业城市规模选择呈现出相似性的主要原因。   面临家庭式迁移流动日益明显的现实,政府应该针对其独特流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创新,以便更具效度的进行社会管理和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工利益。如可以不断均衡大中小城市的资源配置;鼓励产业转移、加速中西部地区发展,尽可能实现就近就业;积极尝试政策制度创新,满足家庭式农民工的特殊需求;加强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学位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受传统社会性别期待的影响,女性仍然是家庭角色的主要承担者。同时,女性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成为现代女性解放的标志之一。我国女性在承担家庭角色之余,更多的参与
为了克服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的诸如造模时间长,发病率偏低,发病严重程度较低,动物个体间疾病严重程度差异大等缺点,本试验探索采用抗Ⅱ型胶原(CⅡ)/CD3双特异抗体联合
近年来,由于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增殖养护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内陆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有的相对收入还在减少,影响渔民群体的稳定。为了经济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从国内外实践不难发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优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
商品房预售制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后为我国大陆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内陆地区所借鉴。北京市从1994年开始实行商品房预售制度,预售制度在北京的建立、发展大
校本教研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是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核心,以教师为主体,依托学校自身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