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功能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从最初的政府办公自动化到逐步强调数字化服务的提供及网络平台上的参与互动。移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移动政务的快速崛起。政务微信是继政务网站、政务微博后出现的政务新媒体形态,它开启了"指尖上的政务"新时代。政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应用平台,并没有与党政机关传统的价值观产生冲突;它立足于微信"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理念,基本满足了政府部门对于信息公开、便民服务等功能性需求。第一部分,笔者从传播学各学派从不同视角出发的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的研究成果出发,对大众传播媒介功能进行"物质性功能"与"系统性功能"分类:1、从"物质——物质性——物质性功能——大众媒介传播媒介的物质性功能"的逻辑线条建构大众传播媒介的物质性功能研究思路;2、从"系统论的原理分层和基本规律——以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核心的系统性功能——大众传播媒介的系统性功能"的逻辑线条构建大众传播媒介的系统性功能研究思路。为文章主体部分对政务微信功能的研究建立理论框架。第二部分,笔者对政务微信的物质性功能两大内核——"物质特征"和"功能性价值"进行探究。第一,对政务微信的物质属性从纵向的历时角度和横向的共时角度进行分析:对包括政务微信在内的"一网两微一端一号"的发展链条进行梳理,从政务新媒体发展演变的角度讨论政务微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土壤;从概念界定、平台属性、内容形式、信息更新速度、传播属性、传播方式、受众定位、受众参与方式等方面将"一网两微一端一号"进行对比分析,对政务微信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度挖掘。第二,分析政务微信的功能性价值,即"物质性功能"的核心内涵——信息发布与传播功能、在线政务服务功能,并以成都市政务微信作为分析样本,为下一部分系统性功能的奠定研究基础。第三部分,笔者把政务微信的系统性功能分为政治议题设置功能、舆论引导功能、网络理政功能三个部分进行探讨。从二级议程设置理论出发,以五个成都市政务微信公众号作为为研究对象,对政务微信的一级"主题"政治议题和二级"属性"政治议题的框架以及内容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并作政治议题传播呈现效果分析;分析重大舆论事件上成都市政务微信的舆论引导实例,从负面舆论的正面引导、正面舆论的制造与传播两个方面出发探讨;在"互联网+政务"智慧服务的理论视角下对成都市政务微信的网络理政功能作实证研究,从政务服务功能和政民互动功能两个板块出发,在量化统计的基础上作科学分析。最后,笔者梳理全文对政务微信功能研究思路并从功能的角度对政务微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突出受众关注度较高的政治议题设置,从议题位置、传播形式、消息来源上使议题传播效果最大化;信息单向溢出和圈层传播的特征使政务微信舆论引导具有独特优势应加以利用;在线办事功能、政民互动功能还需进一步进行性能开发,突破政务微信平台本身的功能局限性,在技术支撑上进行人性化革新。
其他文献
<正>在欧洲游走的时间长了,多少还是会产生一些审美疲劳,即便是柏林爱乐、维也纳歌剧院之类的演出,也开始对曲目挑挑拣拣了。今年,当我接到去芬兰参加第八届西贝柳斯音乐节的
建设文明生态村既是富美新农村的选择,又是农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保护、传承、发展生态文化与乡村文化,是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中,也是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内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花卉是必不可少的点缀,通过对花卉的种植、设计进行研究,从而完善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
城市生活环境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园林花卉的装饰。作为新时代的园林工程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设计原则,合理运用园林花卉种植与
本文通过对小型水电站溢流坝设计中定型水头Hd确定方法的探讨,提出了更加合理的方法进行低溢流坝水力设计,确保了工程更加经济、安全、可靠。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它不仅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化解生态风险,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经之路。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到“五位一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近年来由于西瓜重茬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增,导致西瓜连作障碍普遍发生,特别是枯萎病的发生,目前已经成为限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使用的信息通讯工具也越来越现代化。在众多多媒体工具中,微信作为"互联网+通信"的代表,成为当下人们最喜爱的手机应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餐饮业增长迅猛,但快速的发展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经营方式以及营销方式等都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我国餐饮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大众市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正式学习的一种补充形式,以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满足了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