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直是国家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党在“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社会。一个地区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才能在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真正降低能耗,缓解环境污染。吉林省的产业结构一直以重工业为主,但近些年来却出现了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步入“奋斗之年”的吉林,更要谋划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发展。基于此背景,本文实现研究视角的创新,探究能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的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确定研究基础和研究框架。通过分析吉林省能源,环境与产业结构的基本现状,并将吉林省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其他相关省市的产业结构作对比,观察出吉林省的产业结构虽然在进行不断优化调整,但与整个国家和其他部分地区相比,产业结构还有待升级。然后对吉林省能源、环境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时间序列探究三大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和长期协整关系,得出能源消耗总量与第二产业比重息息相关。此外,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环境污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种模型的对比发现,第一产业比重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第二产业比重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正向的线性关系,第三产业比重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负向的线性关系。最后,将三大产业结构细化到行业部门,对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主要通过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分别计算在能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最少、能源环境双重约束三种情况下各个行业比重的调整情况。定量分析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实施,实现吉林省经济和能源环境的持续发展。本文研究表明:第一,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是减少能源消耗总量和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方面。尤其是需要降低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行业的比重。第二,片面追求能源消耗最小和环境污染最少都会牺牲经济的发展,达不到产业结构的最优化。只有将能源消耗量与环境污染排放量适度降低,才能既保证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能保证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对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保持第一产业合理比重、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对重污染行业监管力度的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