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研究——以阿拉善双峰驼合作社为例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牧区经营体制的创新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涌现了大量的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由于这些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畜牧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牧民自愿自助自我服务的产物,所以一经出现其数量迅速增加。从实际情况看,牧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我国农村农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性质相同,但本质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以合作经济理论、经济组织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主要依据,通过牧区调研,运用归纳整理、对比分析、系统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阿拉善双峰驼合作社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阿拉善双峰驼合作社是一个以盟级为单位、以退休老干部为主、以技术人员为辅,合作地域广、成员数量大、服务内容丰富的合作经济组织。从初创阶段看,合作社领导层的整体年龄虽然偏大,但因其工作经验和社会关系资源丰富,使得合作社具有起步高、规模大、服务项目多的特点。   阿拉善双峰驼合作社形成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的需求,政策和法律的出台,草原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抗御自然灾害的需求。组建合作社的目的与宗旨是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牧户,把牧民的意见建议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汇报,起到桥梁的作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平等发展、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牧区。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对骆驼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作了较为系统介绍和分析,包括:养驼牧民推进驼产品的产业化进程;通过提高品质、限制数量的办法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和发展骆驼文化,促进骆驼产业的发展和生态保护;依靠品种改良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增加养驼牧民的经济收入;与企业合作增加产品附加值,探索有机产品直接进入大中城市的营销模式。此外对合作社的组织机构和分配机制、组织发展中的困境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索。
其他文献
维吾尔族人口从我国西北部农牧地区流入东部较发达地区,由于在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和流入地的汉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原因也成为了影响其融入的诸多主观
H SE单位组织大检修现场摄影赛,有幅初评为一等奖的图片却因一细节问题被取消了参赛资格,原因是检修现场作业人员虽身着工装,也戴有安全帽,但安全帽的下颌带没有系上。由此细
以回族为代表的穆斯林社会在发展变迁过程中,其具有伊斯兰教特征的文化传统在不断适应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经历了冲突、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多种兼具中国与地方特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或者经济条件的制约,渐渐沦为“落后”地区的代表。为了帮助这些地区获得发展,各级政府开始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调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