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D原则下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救济和许可费确定研究 ——以“西电捷通诉索尼案”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科技创新水平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和企业竞争的制胜要素之一。随着知识产权战略观念不断深化,技术生产者为其所拥有的相关技术申请专利权保护,然后积极谋求专利权进入区域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并借此获取巨大的超额收益,是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发展的重要路径。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无线通信领域所具有的网络效应不断扩张,技术标准的制订在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继美欧之后,中国近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专利诉讼市场,标准必要专利纠纷也愈演愈烈。但由于FRAND条款本身含义模糊,以及我国标准必要专利制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针对标准必要专利纠纷有关问题的认识依然存在分歧。本文从我国最新标准必要专利纠纷案例之一——西电捷通公司诉索尼案入手,在阐述相关基本理论后,尝试对如何适用停止侵权责任以及确定合理许可费率(包括在赔偿语境下)给出一些司法建议。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西电捷通诉索尼案基本案情和争议焦点,即原告作出的FRAND许可声明的效力;禁令救济的适用以及专利许可使用费的确定。第二部分对标准必要专利以及FRAND条款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首先,标准必要专利的概念国际上暂无统一的规定;其次,不同国家的司法实践对FRAND条款效力的解释存在差异,目前几种主要学说包括:要约说与要约邀请说、第三人受益合同说、强制缔约义务说、专利默示许可说以及单方法律行为说。第三部分对相关的国内外法律规定和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比较:首先,关于禁令救济的适用问题,美国以不颁发禁令为原则,颁发为例外;我国以颁发为原则,不颁发为例外;欧盟综合考虑专利权人与实施人义务后决定是否适用禁令。其次是确定合理许可费的方法,美国主要采用“Georgian-Pacific15因素”、“自上而下分析法”;欧盟以“参考可比较许可协议法”为基本计算方法;日本则采用“峰值设定法”;我国司法实践中暂无明确、统一的计算方法。第四部分主要针对相关法律问题提出几点建议:第一,解释FRAND条款效力时应以实现其作为一项知识产权政策产生的目的为立足点;第二,适用禁令救济时区分不同类型的标准对公共利益的影响,以及应当如何认定双方过错;第三,明确司法确定许可费率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计算方法以及考量因素。
其他文献
本报告是一项关于粤语方言使用者的学生译员在日中交替传译中的译入语调整问题的翻译实验报告。本报告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及吉尔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进行翻译实验,具体方法如下:先假设粤语方言使用者在日中交替传译中存在译入语调整的问题;并对12名日语口译专业的研究生进行日语交替传译实验,针对使用粤语方言的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译入语——普通话的表述问题进行分析。实验中对口译的评估标准主要
本文对新疆师范大学汉语国际交流学院的124名来自中亚的留学生进行了汉语听力课堂焦虑的问卷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听力焦虑相关的理论发展情况,根据文章的需要,设计了以下三个量表:学生个人信息调查表、汉语听力焦虑量表、汉语听力焦虑原因量表,同时还补充调查了学生个人访谈问卷。主要使用了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分析结论。在前人研究听力焦虑的基础上,得出本文汉语听力课堂焦虑研究的理论
古代中国司法判案中常常以情、理、法作为判案依据,“情”和“理”的多种表达方式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在不同的时间和环节里常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情”、“理”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内容,在法律推理的过程中也依照具体情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以《仁狱类编》为研究对象,结合《折狱龟鉴》和《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案例,通过分析带有“情”、“理”字眼的内容,进而分析“情理”和“法理”(即“法意”)的含义和在
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而引发此次危机的影子银行体系则在此次危机后受到世界瞩目,世界多国及多个国际机构针对影子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了多种监管手段,形成了影子银行的全球监管规则体系。然而,现行监管规则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带来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影子银行区域监管是缓解现行监管规则体系的僵硬、解决其引发的问题的一种可行策略,能够弥补现行监管规则体系之不足。本文第
“格斯尔”史诗流传于藏、蒙古、土等国内民族和尼泊尔、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跨民族、跨国界且在传承过程中形成同源异流、具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国际性大型英雄史诗。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吸引了中外诸多芊芊学子的爱好,并且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沙莱河大战》与《霍玲大战》是蒙藏《格萨(斯)尔》的核心章节,章节主要故事情节也相似。很多专注蒙藏《格萨(斯)尔》的关联方面研究的部分学者,也对这两个核心章节进行了
即兴发言经常出现在交替传译中,而其冗余信息繁杂的特点也为译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掌握针对冗余信息的重组方法对每一位译员来说都大有裨益。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对译员如何能在交传中应对冗余信息进行了探讨。此份报告的语料来源于作者作为译者参加的范德堡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举行的教育研讨会。首先,报告分为译前概括和译后评估两部分;其次,作者回顾了交替传译和即兴发言的定义与特点;然后以罗德里克·琼斯的信息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交往日益频繁。经贸合作,语言先行,眼下高级语言人才缺口依然存在,而许多处于高级水平阶段留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仍停留在认识了解阶段,对灵活运用仍感困难。而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词汇的研究由广度转向深度,这一趋势表明相关研究已经注意到词汇学习深度对于汉语实际运用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二语词汇习得、词汇教学、语义场、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20世纪90年代Wesche和
喜剧小品言语幽默色彩浓厚,研究哈萨克族喜剧小品言语幽默策略可以更深入了解哈萨克语的语言文字,并且可以从小品内容中反映出哈萨克族所拥有的一些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同时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象。胡安太·扎汉演出的小品在新疆哈萨克族喜剧小品中具有代表性,其中,特色化的语言是其作品魅力构成的重要要素。本文通过考察胡安太·扎汉的代表性小品,概括了其小品的幽默特点,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他的小品能够征服观众的幽默
课堂教学对于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是他们语言学习的中心环节,而教师反馈又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不同反馈形式的选择不但是对学生回答正确与否的评判,更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反馈语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为了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论文在课型方面选取了话轮转换较多的口语课堂;又结合新疆独特的地理优势,最终将研究对象确定为中亚留学生,并就课堂中教师的积极反馈语进
正义的实现是从古希腊到现代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和愿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正义”理论的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西方学者中滥觞。涛慕思·博格(Thomas Pogge)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不仅是全球正义概念的首创者,而且因对全球正义的倡导和理论建树闻名于世。作为罗尔斯的著名弟子,博格一直追随老师研究正义问题。他的全球正义理论深受康德道德观和永久和平理想的启发,在对罗尔斯正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