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口内外联合微小切口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术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yd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面下部整形是面部整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方型脸常常被认为粗犷而不精致,瓜子脸、卵圆形脸是中国,乃至东亚国家女性崇尚的脸型,符合东方传统美学标准。方型脸常常存在下颌角肥大,许多伴有下颌角肥大的方型脸患者希望通过下颌角整形改善面部轮廓,因此下颌角整形已成为整形美容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其传统的手术入路主要有口外入路、口内入路二种。口内入路作为目前的主流术式,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因其能有效避免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避免遗留明显的皮肤瘢痕。然而,因受限于狭小的手术空间和口内视野,口内入路的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点,诸如截骨过程不易操作,精确截骨较为困难,同时容易出现一些主要的并发症,如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弥漫性出血,双侧不对称等。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同时为了避免上述单纯口内入路的不足,本文将介绍一种改良的口内外联合入路下颌角截骨术。目的介绍一种操作简便、截骨精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易于实施的下颌角截骨术,并对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应用口内外联合入路下颌角截骨术对19例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根据术前、术后患者面部轮廓对比以及患者对术后面部轮廓改善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自2013年6月6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们为18例符合适应症的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了口内外联合入路下颌角截骨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下面部轮廓较术前明显改观;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评价结果,非常满意者16例(89%),满意者2例(11%),不满意者0例(0%)。18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改良的口内外联合下颌角截骨术可有效改善下面部形态,其简化了操作流程,手术操作简便、截骨精确、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口外切口不明显,术后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研究方法,用于识别不同汽车跟踪同一期望路径的方向盘转角输入。以驾驶员对汽车施加的方向盘转角输入为控制变量,以精确跟踪期望
目的:尽管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在近些年有较大的进展,但其死亡率仍较高。甚至一些被认为预后良好的Luminal型乳腺癌病人进展也很快。这说明目前乳腺癌的分类标准可能
目的:探讨Link Ribbed生物解剖型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短期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决策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
目的:讨论加长PFNA(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螺钉)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山东省中医院骨科2013-2015年收治的股骨粗隆下骨折病例中应用加长PFNA
围术期意外低体温是麻醉期间常见并发症,可对患者安全与预后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导致心血管意外风险上升,切口感染率增加,术后苏醒延迟,寒战发生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
目的:检测皮质脊髓束损伤头侧和尾侧microRNA及其靶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microRNA在皮质脊髓束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为脊髓再生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应当将效率确立为行政程序法的价值理念,而不是将其作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因为效率并不完全符合法律原则的属性。一方面,效率不具有法律原则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
针药配合治疗脾虚湿热型痤疮临床观察(350003)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方小玲(350004)福建省人民医院姚志芳“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是青春期较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它多发生在
目的比较不同诱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后骨小梁形态学与正常股骨头骨小梁的区别。方法收集激素性和特发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股骨头标本各6例(FicatⅡ期),以及股骨颈骨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椎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及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其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单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