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国绿色壁垒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sh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绿色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对于构建中国绿色壁垒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国内学者也展开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往往较为空泛,不成体系,本文试图从环境与贸易等角度出发,系统的对建立中国绿色壁垒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做一些初步探索。 绿色壁垒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科技与经济发达到较高历史阶段的理性选择,是国际社会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作出的积极响应。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绿色壁垒法律制度,并且通过WTO等国际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努力将环境与贸易的问题纳入到谈判范围之内。发展中国家也改变了过去一直坚持的反对、抵制态度,开始辩证的看待绿色壁垒,认识其合理性的一面,并且也积极参与国际谈判争取自己的利益。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制定环境措施以促进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绿色壁垒法律体系,绿色壁垒的缺失给我国的环境和生态都造成了重大损害。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环境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加入WTO后,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加快,我国除了需要解决传统的环境污染问题,还需要明确政府与市场在解决环境问题中各自所起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绿色壁垒法律制度是应对环境危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国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既有立法方面的缺陷,同时也有执法方面的不严。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我们中国政府的紧迫任务,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绿色壁垒法律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的贸易强国战略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壁垒法律制度。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已经奠定,现在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向贸易强国转变。绿色壁垒法律制度的缺失给我国贸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我国要想树立贸易强国地位就必须改变现有的贸易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国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科技含量,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乃至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构建一个完善的绿色壁垒法律制度将会在我国的贸易强国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德国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因而冷战结束和德国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德国问题是否会重现的担心。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冷战结束后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
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主办的广东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经过一个多月的全球征集,近日终于“尘埃落定”。广州市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展出了200多件参赛作品,包括了工艺美术类、设计类和影视短片,涵盖了广绣、广彩、牙雕、漆器、陶艺、铜艺等多种传统非遗形式。这些作品,秉承大赛“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创新潮流”的宗旨,巧妙地将传统手艺与当代设计工艺相融合,用当代设计与创新理念讲述岭南传统,充满浓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来往密切、交流频繁。在教育领域,全球化为
中国在转基因生物技术上已经投入大量的公共资源,并且取得了相对领先的成果,然而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对转基因的态度莫衷一是。国内的科学试验的不公开和应用推广公民参与的有限性,加剧了公众对其安全性的怀疑和担心。这与转基因技术研发人群及其支持者形成的矛盾长期存在,给政府决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需要建立高效的公众参与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共需求交流机制。保障公众知情权和选择权,推动国家科学高效的进行转基因生物技术应用
村庄公共事务治理的目的之一在于发现和创造公共价值,而农民理性对于农民公共价值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交织,引致了农民理性选择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其对公共
本文旨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厘清物权法框架下的集体土地物权体系,探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物权制度的发展前景。  第一部分,导言。简要介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在诉讼中,当案件涉及专门性问题且这些问题又超出了常人能运用一般知识能够解决的时候,出于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法官往往需要求助于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