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A+H股公司的A股股价均显著高于H股股价,学术界称之为AH股溢价现象。由于两地市场间市场分割的客观存在,AH股溢价现象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长期以来,A股平均溢价程度超过20%,极端时期甚至高达100%,这种程度的溢价率则显著超过了合理水平。因此,AH股溢价率中存在一定不合理的部分。过高的溢价率会导致市场机制扭曲,损害资本市场的公平和效率。探究AH股溢价的形成原因及如何降低AH股溢价率中不合理成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降低AH股溢价率中不合理部分,监管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去弱化市场分割带来的影响。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在沪港通平稳运行两年后,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亦正式启动。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成功运行,为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两地市场结构。在此背景下,为研究沪港通、深港通对AH股溢价率的具体影响,本文基于传统市场分割理论四大假说,结合沪港通、深港通具体运作机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互通带来的可能影响,并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1,沪港通开通导致同时在沪港两地上市的AH股溢价率缩小;假设2,深港通开通导致同时在深、港两地上市的AH股公司AH股溢价率缩小,且该政策效果较沪港通更为显著;假设3,互联互通的短期影响和中长期影响效果不同,中长期影响较短期影响更为显著;假设4,股市互联互通机制对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影响存在差异,对金融企业效果更为显著。本文基于所构建的面板数据实证模型,利用64家沪港交叉上市公司2012年11月17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日度股票数据和14家深港交叉上市公司2014年12月5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日度面板数据,围绕互联互通机制对AH股溢价率具体影响进行了检验,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沪港通在短期降低了AH股溢价率,但中长期则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第二,深港通的开通有效降低了AH股溢价率,且不同时期影响均一致;第三,互联互通机制对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所得结论,本文向监管机构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更好地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资本市场效率:继续优化沪港通、深港通机制,实现更深层次互联互通;扩大互联互通试点范围,加快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注重深化内地资本市场改革;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等。相比已有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在分析框架上有所创新,将沪港通、深港通统筹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分析、研究,填补了之前深港通对AH股溢价率影响研究的缺失,为对比沪港通、深港通政策影响提供了可能;第二,本文在互联互通政策变量选择上较以往研究更为合理。本文利用沪港通及深港通开通后北上资金或南下资金每日买卖总额作为政策指代变量,从而可以更好地测度互联互通机制的持续政策效果;第三,本文根据互联互通机制开通时间长短将所有样本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部分,研究了互联互通机制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