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12年5-10月在福建省福州市吴凤基地,以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B4b92)和转cry1Ac/CpTI基因抗虫水稻(II优科丰8号)及其相应亲本对照非转基因水稻(明恢86和II优明恢86)为材料,在田间调查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稻飞虱、稻叶蝉和稻蓟马种群动态的影响;2013年5-10月对其中一对(B4b92与明恢86)进行了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在各个调查时期对稻田非靶标害虫稻飞虱、稻叶蝉和稻蓟马种群动态均无显著影响,B4b92稻田内所有调查中稻飞虱种群总和数量、稻叶蝉种群总和数量与对照明恢86相比均无显著差异。2013年,实验室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水稻(B4b92)对褐飞虱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B4b92对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性别比例、各龄期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连续取食转基因抗虫水稻(B4b92)40代的褐飞虱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C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同时我们测定了转基因抗虫水稻(B4b92)及其对照生长时期重要物质含量的变化和不同密度褐飞虱对转基因抗虫水稻产量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各个生长时期的N、P、K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在非靶标害虫褐飞虱不同密度下,B4b92与明恢86的产量参数(单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总穗数,千粒重,总产量和产量损失率)基本无显著差异,随着褐飞虱密度的增加,B4b92产量损失率逐渐高于明恢86。综上所述,田间试验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稻飞虱种群、叶蝉种群和蓟马种群基本上无影响;不同虫量的褐飞虱对转基因抗虫水稻的产量参数无显著影响。室内试验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各个生长时期重要物质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抗虫水稻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生长发育及代谢酶活性基本上没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