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颈动脉IMT和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rej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20世纪以来,维生素D(Vitamin D,VD)一直被冠以“抗佝偻病因子”的著名称号,对维护骨骼健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结论[1]表明维生素D缺乏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发生发展中亦有重要作用。大血管并发症是T2DM患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其病理基础就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颈动脉斑块(carotid plaque,CP)是监测全身AS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血清维生素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已有很多,但尚无统一结论。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国老年T2DM患病人群,应用横断面研究进一步探索血清25羟维生素D3(serum 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与CIMT、CP形成率,尤其是斑块稳定性方面的相关性,为该患病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进一步探究、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可能的依据。方法:126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被纳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1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ratio,NLR)等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浓度,血清25(OH)D3水平<20.0ng/mL纳入缺乏组,≥20.0ng/mL纳入非缺乏组。多普勒超声评估CIMT水平、CP是否形成及其稳定性,其中强回声斑块系稳定斑块,等回声、低回声抑或混合回声斑块均系不稳定斑块。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维生素D缺乏及非缺乏组临床特征比较研究对象由126例个体组成,平均年龄为(69.08±6.89)岁,女71例,男55例。维生素D缺乏64例,维生素D非缺乏62例。探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研究对象占比66.7%,其中稳定斑块组48例,不稳定斑块组36例。25(OH)D3缺乏组患者年龄较大,SBP、HbA1c、LDL-C、NLR水平高于非缺乏组,HDL-C水平低于非缺乏组。同时CIMT、CP形成率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在两组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三组间临床特征比较年龄、SBP、LDL-C、NLR、HbA1c、25(OH)D3在三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组间两两比较: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年龄低于不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收缩压低于其余两组,不稳定斑块组的NLR高于无斑块组。而HbA1c、25(OH)D3、LDL-C在三组间任何两组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3.关于CIMT的影响因素分析经过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年龄、SBP、FBG、LDL-C、HbA1c和CIMT呈正相关,而25(OH)D3与CIMT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A1c、25(OH)D3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4.关于CP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无斑块组为参照,结果显示LDL-C是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36,OR=2.350),LDL-C(P=0.001,OR=4.794)、HbA1c(P=0.031,OR=1.694)、25(OH)D3(P=0.001,OR=0.800)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1、高龄、不良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高水平HbA1c、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得到了进一步验证。2、血清25(OH)D3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CIMT和CP形成率、不稳定斑块之间存在显著负性相关,是降低CIMT、有效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于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于第二位。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估计,2015年我国大约有429万新的癌症患者,281万人因癌症死亡,其中有67.9万新增胃癌患者,49.8万人因胃癌死亡。我国患者在就诊时约90%为进展期胃癌,据统计进展期胃癌患者65%的T分期达到T3或T4,多达85%的患者有淋巴结受累,没有手术干预的情况下,进展期胃癌的中位生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溶胶,通过XRD、TEM和阡Raman对所得溶胶中纳米粒子的晶形、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该溶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抑性能以及
近年来,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和促进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电动汽车快的发展。此外,如何提高配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也是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上述背景,本论文依次探讨了电动汽车负荷模型和配电网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最后利用建立的电
目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标准术式,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CEA)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CEA)在术后并发症以及短中期通畅率上是否存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与骨关节炎(OA)疾病活动度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人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于食品材料的分形结构特性和气体随机扩散理论,建立了食品材料干燥的微观模型来解释干燥曲线的特性.恒速干燥阶段是水分在物料表面蒸发造成的含水率下降且于燥过程还没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