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型自锁融合器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解剖型自锁融合器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在颈椎的前路手术中,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辅以钢板内固定已成为治疗严重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法。彻底减压和可靠的骨性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辅以内固定是获得牢固骨性融合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内固定在颈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大量的颈椎器械不断涌现。目前临床使用的颈椎椎间融合器,都需与颈椎前路钢板联合应用。为简化颈椎前路的融合,我们自行设计了解剖型自锁椎间融合器(Two Screws Fixed Cage TSFC)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初步分析。目的:1.为下颈椎前路自锁椎间融合器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2.设计自锁融合器并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其用于颈椎前路融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用电子游标卡尺对国人C3~C7椎体干燥标本上终板的宽度和深度进行测量;2、对30名健康志愿者,MRI T2加权像,测量C3~C7椎间盘前、中、后不同高度;3.结合测量结果与临床要求,设计TSFC;4.选择一25岁正常男性,用CT薄层扫描的方法获取原始数据,借助MIMICS、Geomagic Studio、ANSYS、AUTO CAD、等软件建立C5/6节段、融合器及螺钉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5.固定C6椎体下表面,于C5椎体表面分别按对应方向施加1.53Nm载荷,计算出应力值及活动度(ROM),并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对自锁融合器在前屈、后伸、侧弯、轴向扭转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1.C3~C7上终板宽度为15.4±1.12~20.7±0.56mm,深度为14.5±0.45~17.8±0.55mm,椎间隙测量值前方为5.89±0.53~8.04±0.36mm,中间为6.95±0.47~9.65±0.65mm,后方为4.42±0.38~5.00±0.35mm;2.椎间融合器植入后,颈椎活动度下降了约30%,与植入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施加1.53Nm的载荷下,融合器未出现应力集中现象;4.在各个方向的试验中,应力集中现象主要发生在螺钉和C6椎体,尤其是在前屈运动中,上钉产生最大应力值260.6Mpa;5.应力集中区域主要集中在钉一融合器一终板交界处。结论:1.自锁融合器的设计基本符合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要求;2.TSFC有较好的抗拔出性能和具备较好的植骨融合环境。可以证实其能为颈椎椎间融合提供足够的初始生物力学稳定性。3.各种工况下最大应力集中区域,容易发生疲劳断裂;4.有限元可以增加对此融合器的认识和预见性,适合于新型内固定器械的评价。第二部分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独活寄生汤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的作用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作用,_为临床探讨提供资料。方法:临床通过对4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手术治疗配合鹿瓜多肽注射液与独活寄生汤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41例诊断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相似,分成手术配合中药治疗组(A组)共21例和单纯手术治疗组(B组)20例;经过2周治疗,行治疗结束时及6个月随访JOA评分改善率测定及改善率评级2项指标测定。结果:手术配合中药治疗组的病人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率为82.1%,优良率为95.2%,6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为92.5%,优良率为95.2%,单纯手术治疗组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5.4%,优良率为95%,6个月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为82.0%,优良率为95%,手术配合中西药治疗组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独活寄生汤辅助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不辅助用药。手术配合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满意,且较安全,有临床探讨应用价值。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的原因,可能与综合治疗改善或重建脊髓的血液循环,药效协同,改善脊髓神经组织的血供有关。
其他文献
肺移植对于严重肺气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终末期肺病,已经成为一种唯一的治疗方法,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仍然是肺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减轻移植肺的缺血再灌
目的:构建一种可靠性和重复性较高的脊髓静脉高压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脊髓静脉高压模型的MRI变化规律,确定MRI异常信号演变过程及其特征。研究模型脊髓组织大体、细胞结构变化
目的调查腰腿痛患者中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发生的一般规律并分析DLS相关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分析腰腿痛患者的腰椎正侧位X线资料,测量冠状面Co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可乐定多模式超前镇痛硬膜外给药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提供方便、实用途径。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
目的:通过腰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观察其对邻近节段IVD的具体影响及其生化、酶学的改变,以探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IVDD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为防治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在我
目的:踝肱指数(ABI)与光电容积描记(PPG)联合检测,对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因下肢疼痛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颈椎骨折、肿瘤、结核的主要手段,其中一些病例大多需要行椎体次全切术治疗,之后需要对颈椎进行稳定性重建。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手术方式:一是植骨
目的缺血后适应与缺血预适应相似,是机体对缺血性损伤的一种自然保护机制,二者有部分效应器及信号转导途径相似,如PI3k-Akt途径,细胞外信号转导途径,并且二者均可通过抑制mPT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手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 2006年1月到2008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