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上的发病年龄一降再降,发病高峰年龄整体比西方妇女早15年,极大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在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DLC1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凋亡的作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是一种大而扁平的细胞,呈多边形,健康状态下细胞折光性好,生命周期较短,生命力旺盛,在本实验室条件下能够培养成活,是研究乳腺癌细胞的良好材料。因此,本实验选用乳腺癌细胞MCF7作为研究对象。黄酮类化合物是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体内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它们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抑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本实验使用黄酮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黄酮(flavone)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CF7,设计浓度梯度黄酮,用MTT实验确定最适黄酮浓度,进一步应用MTT方法检测黄酮处理48h、72h及96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划痕实验检测黄酮处理前后的细胞迁移情况,用平板克隆形成分析检测黄酮对癌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黄酮对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黄酮处理后肿瘤抑制基因DLC1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E和p21Waf1的表达。通过MTT实验发现200μM黄酮能够有效地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为了进一步研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黄酮处理后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发现黄酮使细胞周期聚集在G0/G1期,阻止癌细胞向S期发展,并且一定程度地诱导细胞凋亡,进而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黄酮处理后G1期周期蛋白CyclinE表达下调、周期蛋白依赖性的激酶抑制蛋白p21 Waf1表达上调,从而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而没有向S期发展,抑制了细胞增殖,起到抑制癌症发生、发展作用。应用划痕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发现黄酮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胞迁移和克隆形成,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作用的机理,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黄酮处理后抑癌基因DLC1表达上调,调控细胞迁移的ROCK基因表达下调,从而抑制了细胞的迁移活动。上述结果表明黄酮通过上调DLC1基因的表达,抑制了细胞增殖、迁移及克隆形成,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一定程度地诱导细胞凋亡。因此,运用适量黄酮单独给药或是联合用药能够阻止乳腺癌病灶转移;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富含黄酮的豆类食品可以有效地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