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功能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u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杂环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是因为杂环化合物特别是共轭有机杂环化合物不仅结构新颖、键型各异,而且在化学传感器、有机发光二极管、非线性光学、半导体、太阳能电池以及场效应管等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通过调研、总结文献,设计合成了含吡啶杂环的化合物和多咔唑衍生物,并详细地研究了它们的线性、非线性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水相或无溶剂的Aldol缩合、Michael加成、Friedel-Crafts、Vismeier和无溶剂Wittig等反应合成了一种含2,2′:6,2"-三吡啶结构单元的化合物L1,研究了它在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在Co2+、Ni2+、Ag+、Na+、Ca2+、Mg2+、K+、Cd2+、Cr3+、Cu2+、Pb2+和Zn2+存在的情况下L1对Fe2+和Fe3+有较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当L1遇到水溶液中的Fe2+和Fe3+时显紫红色,且在紫外光谱567 nm处出现一新峰。特别地是该探针可以分别检测出水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Fe2+和Fe3+的检出限分别为1.97×10-7 M、1.67×10-7 M。实验结果表明,L1是一个能分别检测出水溶液中痕量的Fe2+和Fe3+的双通道离子传感器。  2、使用咔唑作为原料,利用Suzuki、Wittig、Friedel-Crafts等反应合成了三种共轭的多咔唑化合物L2、L3和L4。用红外、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等手段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谱和单光子荧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溶剂中,它们的紫外吸收谱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单光子荧光谱中,L2、L3和L4具有比较强的荧光。溶剂极性的变化对L2荧光光谱的影响并不明显,峰位基本不变。L3和L4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出现红移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分子内扭曲电荷转移(TICT,Twisted Internal Charge Transfer)导致的。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DMF溶液中L2、L3和L4的电化学性质,并结合它们的带隙,分别计算出了三种化合物的前线轨道能级值。另外还利用TGA测定了这三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3、利用Vilsmeier、Wittig-Horner-Emmons、Sonogashira等反应合成了三种含咔唑基的枝状化合物,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谱和单光子荧光谱。实验结果表明:L5、L6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峰形变化不大。L7在不同极性的溶剂(除甲醇和乙腈外)中,最大吸收峰的位置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略有红移现象。用荧光参比法得出了三种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量子产率。另外研究了它们的双光子性质,并采用双光子诱导荧光法得出了这三种化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其值分别为4、1035、613 GM。实验结果表明:好的平面性及共轭链的长度都是影响双光子吸收截面的重要因素。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DMF溶液中L5、L6和L7的电化学性质,并结合它们的带隙,分别计算出了三种化合物的前线轨道能级值。另外还研究了这三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其他文献
TiO2作为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的一种,以其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但是,作为光催化剂使用,TiO2存在两个限制因素:一方面,大量光生载流子的迅速复合,使TiO2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较低。因此,通过修饰改性来提高光量子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TiO2的宽带隙能使其只能吸收短波长的紫外光,为了实现TiO2的太阳光利用率,调控带隙结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基于以上分析,本论文首先探索
血红素蛋白是一大类含有原卟啉Ⅸ(血红素,heme)作为辅基的金属蛋白,在生命体系中执行着重要的生物功能,如: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b)等具有载氧功能,细胞色
本论文依据生物矿化原理,提出了结石研究以及无机材料仿生合成的新思路。利用细菌作模板调控一水合草酸钙(COM)晶体(尿结石的主要成分)的生长;利用固体前驱体和细菌合成了复
硫脲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农药、离子识别、配位化学及不对称催化等领域。但目前此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依赖异硫氰酸酯。本论文是以二硫化碳替代异硫氰酸酯作硫羰基源,在有X的条件下,一锅法合成了含脯氨酸结构的乙内酰硫脲和三取代硫脲衍生物,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以氨基酸酯(1.5 equiv.)、二硫化碳(0.5 equiv.)、L-脯氨酸甲酯盐酸盐(2.0 equiv.)为原料,通过对添加剂、温度的筛选,最
长期以来,中蒙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一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也是实现中蒙药现代化的关键课题。目前,指纹图谱己成为国际普遍接受的可以综合反映和控制中蒙药或天然药物质量的
本论文发展了基于液相化学合成与同步组装的方法,旨在探索硫属化合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化学控制合成新路线,通过控制合成条件来调节产物的形貌,并提出了几种普适的制备方法;对合成
共轭亚麻酸(Conjugated IJnolenic acid,CLN)和共轭十八碳四烯酸(Parinaric acid)均属于共轭十八碳多烯酸,CLN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等很多非常重要的生物活性。共轭
本文首次制备5-N-二(酰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基)烟酸(HOOCC5H4NN(CONH(CH2)3Si(OCH2CH3)3)2,简称 ANA-Si),并使用 Stober 方法结合微波反应法合成出尺寸为200nm的二氧化硅微球,并通过共价键将ANA-Si嫁接到硅球表面,再与稀土离子配位,形成四个二元核-壳型稀土有机无机复合物SiO2@ANA-Si-RE(RE=Sm,Eu,Tb,Dy);再加入第二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