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作家之一,同时也是诗人和编剧家,著有小说、诗歌及评论等,其中以小说最为著名,一生共写了二十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本文选取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为研究对象,这篇小说以丰富的思想和复杂的构思赢得了广泛赞誉,标志着福克纳创作的高峰,被评论家认为是其最好的小说之一。小说主题宏阔,形式多样,从标题到内容、从谋篇布局到人物形象塑造,与圣经故事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洋溢着博大的宗教感。本文从福克纳的创作背景出发,然后具体到文本分析,逐层分析研究福克纳采取这种写作方式的原因。首先着重研究文本内容,指出互文性的表现和依据,分析福克纳笔下的南方社会现实与旧约神话故事的关联。萨德本的故事与大卫的故事存在着高度的互文关系。大卫建立王朝和萨德本建立家园的经历相似,两人都由于自身的道德问题引发了家庭悲剧。以圣经故事为参照,萨德本代表了南方善恶并存的现实。借助互文性,小说把南方历史事件视作古典悲剧来处理,使萨德本家族的故事上升到了神话的高度,揭示了人类永恒的道德困境。本文通过对萨德本及其他主要人物形象的详细剖析,在宗教视野下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罪恶,表明清教主义及种族主义的危害性。接着探讨文本的形式,分析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特点及其与圣经叙事的关联。通过对小说的表层结构及语言特点的分析,论述小说的神话模式与叙述策略。福克纳在小说中运用了讲述、再讲述和反复交叠的叙事技巧,通过多重视角反映出南方文化心理。他借助延宕的技巧、无中心策略、语言的含混以及事实信息的不确定性建构起深度的叙述结构,通过表达的多样化表明事实的可伸缩性和世界的各种可能性,从而获得了作品的广度。最后是对小说的主题分析,立足文本,寻找福克纳选取宗教故事为互文对象的缘由,探讨互文性的意义。通过与圣经故事互文,萨德本家族的故事获得了永恒的价值与意义。福克纳对南方感情复杂,爱与恨、情感认同与理性批判在小说中交融。他通过塑造以朱迪思为代表的白人女性形象,为南方道德困境探索出路,即只有通过爱的行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才能实现救赎。通过互文性的研究可以发现,宗教影响了福克纳的善恶观。他不仅参照旧约神话中的基本人物形象设定故事情节的基本要素,更汲取了新约中的宽容与博爱精神,并以此作为道德准则来判断人的行为。这种对应关系不仅存在于叙事层面,更存在于精神层面,体现了福克纳的道德理念和哲学思想。总之,没有宗教的参照,很难在真正意义上理解这部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体现了福克纳的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他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地运用宗教典故,思考南方现实问题,服务于人道主义精神,从而进行道德探索。他深切怀念旧南方传统,也对南方历史与现实中存在的罪恶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清教的影响下,他致力于探索人类心灵的善恶冲突以及在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品质,寻找南方社会道德困境的出路。小说借鉴圣经的叙事模式,突出运用各种复杂的叙述技巧,通过谋篇布局的有意模糊,以及对因果关系的深入探讨,揭示严肃的社会道德问题,如贫穷与暴力、种族与地位问题。这些问题在南部根深蒂同,但并非典型的南部问题。福克纳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表现南方命运,而是在南方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人类命运。福克纳认同南方传统价值观念中强调的优秀品质,也不回避人性的普遍弱点以及社会的罪恶。他从基督教人道主义立场出发,以宗教道德为参照,让宗教素材服务于人性的主题。他始终坚持善的信念,相信人是可以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