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对法医学尸体解剖鉴定结论进行法医学和法学两方面的质量评价,寻找影响鉴定结论质量的相关因子,构建法医学与法学的质量评价模型。并对影响尸解鉴定的各种因子予以分析,提出完善和健全尸体解剖鉴定质量的合理对策,从而为法医学鉴定机构提高鉴定质量服务。【材料和方法】从2002年9月15日至2005年12月31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教研室接受委托的全部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案例共计4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尸体解剖437例,排除19例。符合法学评价纳入标准的案例201例。首先按照编号、委托单位、死者姓名、送检材料、鉴定要求、鉴定结论、鉴定结论的类型、死亡类型、证据来源、支持证据、不足证据、不支持证据,对每一个尸体解剖案例进行摘要,并用ACCESS2003建立数据库。选择若干指标,确定其权重,对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教研室2002—2005年符合纳入标准的尸体解剖鉴定案例按等级赋分,转换为SPSS数据后进行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寻找其统计学意义。再对相关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评价尸解鉴定质量的法医学和法学评价模型,并分析影响鉴定质量的相关指标。【结果】法医学和法学质量评价对比:法医学评价平均得分:88.70±8.11;法学评价平均得分:92.84±2.39;平均得分比较,用t检验,得出:t=-7.291,P=0.000,两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法学评分高于法医学评分。分析发现:影响尸解鉴定结论质量的法医学指标首先是基础性的尸体解剖工作,包括尸体解剖方案的设计、尸体解剖的记录情况、相应的实验室检验和法医病理学诊断;其次是法医学鉴定人对科学原理的运用,包括鉴定分析以及根据分析而得出的鉴定结论;此外委托主体是否适格与案情的了解也影响鉴定书的鉴定质量,而健全的档案管理亦有利于鉴定质量的提高。影响尸解鉴定结论质量的法学指标首先考虑的是规范的鉴定文书,用适当的检材与科学原理的运用而对鉴定结论的合理阐释,以及推理方法的正确利用,使鉴定结论可理解并排除不利因素;尸解方案的设计以及具体的尸解操作过程与有关规则、标准是否符合;此外,法学评价还重视尸解鉴定的委托主体是否适格。【结论】高质量的尸体解剖鉴定受制于:规范、适格的委托主体进行的委托;鉴定人知悉权的有效保证;尸解方案与过程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并满足具体个案的尸解要求;鉴定文书的制作应当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和准确无误;鉴定检材应具备真实性、相关性、客观性和合法性;科学原理和理论应当具备可靠性、可检验性、错误的可证实性,并能为同行复核;此外,独立的鉴定人制度是鉴定人负责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