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LiNi0.5Mn1.5O4基全电池体系的优化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工作电压、使用寿命较长、安全性好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到便携式电子器件中。随着全球传统燃料匮乏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开发利用新能源材料已成为当代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在这种趋势下,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市场逐渐转向为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和国防等领域。为了满足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的要求,开发高电压型全电池体系具有实际意义。Li Ni0.5Mn1.5Mn O4(LNMO)正极材料具有高的充放电平台(4.7V),理论比容量(146.7m Ah/g)等优点,使其相比较其他正极材料而言,具有较高能量密度(650Wh/kg),被视为最具市场前景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但是目前从锂离子电池发展市场来看,以LNMO正极材料与纯相天然石墨(NG)所组成的全电池体系并未市场化、成熟化应用。据文献记载,制约高电压型全电池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未有合适的电解液体系与之兼容。在高电压环境下,电解液发生分解反应,导致全电池容量衰减严重。前人工作中主要针对半电池体系(LNMO/Li+)中正极材料本身的缺陷以及电解液方面的不匹配,对其进行优化改性,但针对高电压型LNMO基全电池体系的研究很少。全电池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之间较为复杂的界面反应限制其发展。本文针对高电压型LNMO基全电池容量衰减严重,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副反应较多等现象,分别从正极、负极以及电解液方面入手,试图进一步完善高电压全电池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探究采取表面包覆的方式对正极材料LNMO进行优化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纯相LNMO为基体,将La0.7Sr0.3Mn O3作为包覆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出复合材料LNMO@LSMO,包覆量分别为1%、3%,5%。测试不同包覆量下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XRD、TEM和SEM等表征方式,判定包覆前后电极材料晶体结构和形貌特征的变化情况。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得出以下结论:3%LNMO@LSMO复合材料与石墨负极组成的全电池循环性能最优。其中,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7.1m Ah/g,电池循环2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88m Ah/g,其容量保持率为80.9%。而以纯相LNMO正极材料与纯相天然石墨(NG)负极组成的全电池循环性能较差。其中,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7.7m Ah/g,电池循环2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77.4m Ah/g,其容量保持率只有69.7%。而且3%LNMO@LSMO复合材料倍率性能也较好。其中,在0.1C、0.5C、1C、2C、3C和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1.6m Ah/g、102.8m Ah/g、99.2m Ah/g、95.8m Ah/g、92.6m Ah/g以及86.4m Ah/g。而纯相LNMO与石墨负极组成的全电池倍率性能较差。其中,在0.1C、0.5C、1C、2C、3C和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4.8m Ah/g、98.8m Ah/g、88.3m Ah/g、73.7m Ah/g、63.9m Ah/g以及51.2m Ah/g,容量衰减较为严重。通过对包覆前后材料的TEM分析得出,包覆LSMO后,正极材料LNMO表面有一层无定形薄膜,这一包覆层有效的阻止电解液分解对电极材料表面的腐蚀,进而抑制Mn溶解,使正极材料晶体结构不受破坏,保证材料容量发挥。(2)研究负极材料中掺入有机酯后对全电池体系的影响。从修饰负极方面着手,探讨通过改善负极部分,对整个全电池体系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以搅拌的方式,将具有活性位点的硅酸四乙酯(TEOS)掺入到负极材料中去,掺入量分别为石墨负极活性物质质量的3%、5%和10%,测试不同掺入量下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全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得出以下结论:5%TEOS-NG与LNMO正极材料组成的全电池循环性能最好。其中,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4.3m Ah/g,电池循环2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84.6m Ah/g,其容量保持率为80.3%。而纯相天然石墨(NG)负极与LNMO正极材料组成的全电池循环性能较差。其中,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6.5m Ah/g,电池循环2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73.4m Ah/g,其容量保持率只有66.9%,容量衰减较为严重。而且通过实验证明,LNMO/5%TEOS-NG全电池的倍率性能也较好。其中,在0.1C、0.5C、1C、2C、3C和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2.7m Ah/g、103.3m Ah/g、101.1m Ah/g、96.1m Ah/g、93.7m Ah/g和87.6m Ah/g。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其容量衰减趋势较为缓慢。而LNMO/NG全电池的倍率性能较差。其中,在0.1C、0.5C、1C、2C、3C和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8.7m Ah/g、106.1m Ah/g、99.6m Ah/g、91.1m Ah/g、82.7m Ah/g和72m Ah/g,在低倍率下放电比容量较高,但随着倍率的增大,容量衰减较为严重。通过对掺入TEOS前后电极材料的XRD、TEM和SEM等表征方式,判定掺入TEOS前后电极材料晶体结构和形貌特征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得出有机酯TEOS的加入并不会对石墨负极的晶体结构带来宏观上的变化,而从循环后负极片形貌变化情况来看,未掺入TEOS的石墨负极在电池循环后,晶体结构边缘破环比较严重,掺入TEOS的石墨负极循环后晶体结构破坏程度较小,还基本保持原有的石墨片结构,这是由于硅酸四乙酯(TEOS)的加入,抑制了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界面副反应的发生,从而使得电极材料结构免受电解液的侵蚀,电池循环稳定性得到提高。(3)单一的对正、负极材料进行优化改性,对全电池循环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但全电池体系放电比容量较低且长循环后容量衰减较为严重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需要从电解液方面入手,探讨通过改善电解液部分,对全电池体系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以搅拌的方式将电解液添加剂丁二酸酐(SA)加入到电解液中,其加入量分别为电解液质量的1%、3%和5%,测试不同加入量下全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SEM分析得出电解液添加剂的加入,对循环前后电极材料和隔膜形貌特征的改变。通过对全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得出以下结论: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电解液添加剂的全电池(正极材料为3%LNMO@LSMO,负极负极材料为5%TEOS-NG,以LNMO/NG-3%SA表示)电化学性能最好。首先从全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得出,LNMO/NG-3%SA全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9.23%,而未加入电解液添加剂全电池(正极材料为3%LNMO@LSMO,负极负极材料为5%TEOS-NG,以LNMO/NG表示)首次充放电效率只有69.3%。其次,LNMO/NG-3%SA全电池的循环性能也较好。其中,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4.4m Ah/g,电池长循环(3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90.2m Ah/g,其容量保持率为75.8%,而LNMO/NG全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其中,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0.5m Ah/g,电池长循环(3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75.4m Ah/g,其容量保持率为74.9%,从容量保持率来看并未有很大差别,但放电比容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最后,从全电池倍率性能来看,LNMO/NG-3%SA全电池的倍率性能也是最好的。其中,在0.1C、0.5C、1C、2C、3C和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16.9m Ah/g、110.6m Ah/g、106.2m Ah/g、101.1m Ah/g、96.7m Ah/g和91.1m Ah/g。而LNMO/NG全电池的倍率性能较差。其中,在0.1C、0.5C、1C、2C、3C和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07.2m Ah/g、98m Ah/g、91.6m Ah/g、84.6m Ah/g、78.4m Ah/g和70.5m Ah/g,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容量衰减较为严重。加入电解液添加剂丁二酸酐(SA)前后全电池电化学性能有所提高的原因是在充放电过程中,SA发生少量分解,产生一层界面膜,附着在电极材料表面,抑制电解液分解的同时,减少电极材料界面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电极材料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提高电极材料容量发挥和全电池循环稳定性。
其他文献
中药材羊开口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展毛野牡丹(Melastoma normale)的根茎,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羊开口是《中国药典》收载的成方制剂“三金片”的主要药味之一,其性微温,味甘、酸、涩,有着收敛、止血、解毒的功效,在广西壮、瑶民间用来治疗泄痢、除湿毒、崩漏带下、内外伤出血等症。本课题论文利用多种传统分离方法(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小孔树脂柱色谱柱,
学位
稀土料液中杂质众多且难以脱除,稀土料液中的非稀土杂质的存在会影响稀土的萃取分离,造成乳化和第三相现象。为此,本文研究了以N235为主的萃取剂对非稀土杂质元素Fe、Al、Pb、Zn、Si等的萃取及反萃行为,考察了料液p H值、相比、有机相组成对萃取及反萃的影响,对N235除杂过程中产生的第三相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等对稀土料液中硅的脱除效果,研究了稀土料液除杂的工艺流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结
学位
本论文合成了三种2,9,10-三甲氧基-7-氧化阿朴菲生物碱衍生物,并以它们为配体,与9种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锌、镍、铜、钌、镧、钐、铈、钕、钋反应制备得到12种新型配合物,利用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这些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在细胞水平上,利用MTT法测试了配体与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细胞形态学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
学位
离子交换法在稀土的分离提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用于制备纯度高的产品。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法对稀土料液中的钇和钕进行提纯以及对稀土料液中的铁进行分离,研究了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和萃淋树脂对稀土元素Ho、Y、Er、Pr、Nd、Sm以及铁的吸附分离性能,获得了从稀土料液中提纯钇和钕的条件。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离子交换树脂对铁的吸附分离性能研究本文对比研究了D001型与CH-90型阳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电力设备朝着高功率、高集成化发展。散热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常见的金属铜散热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高功率、高集成电子电力设备的要求。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将高导热材料石墨烯涂覆于金属铜基体表面是提高基体铜散热的一种简便方法。本文通过电泳沉积的方法,以无水乙醇为电泳沉积液,以T2紫铜为基体,分别加入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采用阴极电泳沉积的方法制备金属-石墨烯@铜复合导热
学位
肿瘤是当今医学尚未征服的一种高死亡率疾病。现临床抗肿瘤药大多具有明显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特别是药物性肝损伤。前期研究显示五环三萜衍生物在具有高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对正常肝细胞HL-7702的损伤很小或者没有,符合当前肿瘤化疗中“药物性肝损伤”应对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氨基酸,作为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代谢旺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细胞高速繁殖的状态,
学位
从红土矿浸出液中分离和除去铁,是红土矿冶炼的重要步骤。红土矿浸出液的除铁过程常伴随着镍钴等有价金属的损失。本文研究了从红土矿酸性浸出液中制备赤铁矿和针铁矿产品的方法,同时对除铁过程的镍钴损失进行研究。对赤铁矿法、针铁矿法除铁产物的结构变化,除铁过程中镍钴吸附的热力学及吸附机理,以及镍钴在除铁产物的存在形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适宜的除铁工艺条件和减少镍钴损失的工艺条件。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
学位
定向诱导细胞凋亡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BCL-XL作为BCL-2家族重要的抗凋亡蛋白在维持肿瘤细胞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开发BCL-XL选择性抑制剂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BCL-XL选择性抑制剂的不稳定性及脱靶效应严重影响了其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以BCL-XL选择性抑制剂A-1155463、A-1331852为切入点,研究了A-1155463、A-1331852的脱靶效
学位
山蒟(Piper hancei)为胡椒科(Piperaceae)胡椒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两广地区,是南方瑶族地区常用的瑶药,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等病症。本论文对山蒟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分离鉴定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测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课题运用活性跟踪的手段确定其活性部位,对其石油醚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和波谱技术从中分
学位
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资源丰富,能产生多种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代谢产物,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内生真菌不仅能产生与宿主植物成分相同或相似的化合物,还能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产生抗菌、抗虫等作用,在医药、农业等行业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以三株广豆根内生真菌GDG-118、GDG-178和GDG-100为研究对象,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期望从中发现具有良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