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因其具有柔性显示、宽视角、响应快、效率高、超薄、功耗低等独特的优势而成为了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显示和照明领域的快速发展,制备高效稳定的OLED器件成为了促进显示领域发展的关键。目前,三原色(红、绿、蓝)中的红光和绿光材料在商用中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蓝光材料特别是深蓝光材料却由于带隙宽、能量高等特点,发展一直受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因其具有柔性显示、宽视角、响应快、效率高、超薄、功耗低等独特的优势而成为了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显示和照明领域的快速发展,制备高效稳定的OLED器件成为了促进显示领域发展的关键。目前,三原色(红、绿、蓝)中的红光和绿光材料在商用中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蓝光材料特别是深蓝光材料却由于带隙宽、能量高等特点,发展一直受限,因此开发高效且稳定的深蓝光材料就成了研究的重点。传统蓝色荧光材料因为兼具高效率和稳定性一直是研究中的重点方向;蒽因为具有合适的能级和良好的电致发光性能,因此是优异的光电材料构筑基元。基于此,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蒽的深蓝光材料,材料在聚集态和溶液状态下都表现出出色的发光效率。此外,我们还得到了一系列具有室温磷光现象的深蓝光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与分析,深入研究了其构效关系,并将其应用于OLED器件中,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在第二章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叔丁基修饰的蒽和吖啶、咪唑衍生物的新型深蓝光分子DMAC-TAn-BI、DPAC-TAn-BI、DMAC-TAn-PI和DPAC-TAn-PI,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系统表征。材料具有高的固态光致发光量子产率(ΦF),突出的热稳定性和出色的双极性载流子传输能力。基于DPAC-TAn-BI分子的非掺杂OLED器件具有稳定的深蓝光发射,CIEx,y(0.15,0.15),由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TTA)机制,其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高达5.8%。基于DPAC-TAn-BI和Ir(tptpy)2acac的二元杂化白光OLED也展现出高达27.6%的EQE,在1000 cd m?2亮度时的效率滚降仅为2.9%。以上结果表明此类新型蓝光分子在平板显示和光源照明方向有着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在第三章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叔丁基修饰的蒽和扭曲的四苯基乙烯基团、咔唑衍生物、苯氰基的新型深蓝光分子TPE-TAn-CN、m Cz-TAn-CN和m2Cz-TAn-CN,并对以上分子进行了系统表征。材料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光物理性能。分子在非掺杂和掺杂蓝光OLED器件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实验证明其效率提升主要源于TTA机制的贡献。基于m Cz-TAn-CN分子的非掺杂OLED器件具有稳定的深蓝光发射,CIEx,y(0.14,0.12),EQE高达7.0%,而基于m2Cz-TAn-CN分子的掺杂OLED器件的EQE提高至7.3%,且其CIE色坐标的y值低至0.09,为优异的深蓝光发射。本章工作设计合成的蓝光分子不仅实现了高效的深蓝光发射,而且在非掺杂和掺杂器件中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为设计高效的深蓝光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在第四章中,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室温磷光现象的深蓝光分子DPAC-BO和DMAC-BO,以上分子同时呈现出深蓝色的荧光和绿色的磷光发射。研究了以上分子的晶体结构和堆积情况,测试了其光物理数据和稳定性。随后,利用QM/MM法进行了理论计算,探讨了S1和Tn之间的系间窜越过程,验证了T1到S0之间的磷光过程。基于其优异的光物理性能,将材料应用于掺杂OLED器件中,两个器件均获得了1.1%的EQE。随后,通过器件的瞬态电致发光光谱验证了其发光是荧光和磷光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为室温磷光分子应用于OLED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能需求不断增加,高容量、大负荷电力电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缆线路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是保障电力电缆系统的关键。其中,地下电缆系统作为现代配电和输电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缆温度直接影响了热阻和载流量,而回填区域的填充材料传热性能又直接影响电缆与周围介质间的传热,从而影响电缆温升。因此,对电缆填充材料传热性能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价值。本文通过调控电缆周
汽车作为提升生活质量的工业产品,人们对于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主动悬架能够更加广泛的调节悬架系统的各项性能,成为了满足人们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关主动悬架的研究中,控制策略无疑是关注的重点,因为不同的控制策略作用于相同的物理结构也会产生巨大差异的控制效果。此外,实际悬架系统并非理想模型,存在变参数,执行器存在不确定和时滞等问题,如何满足悬架系统约束的同时解决各种实际的
多传感器融合移动操作机器人具有复杂环境感知、大范围移动操作和类人协调操作能力,适用于非结构环境下的复杂操作任务,是当下移动操作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正确地理解自身状态是自主移动操作的前提。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双臂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融合视觉、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单元)和轮速传感器信息,研究机器人的自主定位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了一款多传感双
在信息科技与智能制造高速发展的21世纪,已有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储能需求,亟需开发更高性能的新型储能材料。过渡金属钼酸盐体系的多电子反应能够提高其储锂比容量,及其自身的“协同效应”保证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此外,具有高安全性、成本低廉的水系锌离子电池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的候选技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几种新型过渡金属钼基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用、军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可见,橡胶行业的产品种类繁多,衍生产业十分广阔。其中,由丙烯腈与丁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丁腈橡胶,因其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而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单一性能的橡胶制品很难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高性能
有机半导体受限于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其器件通常由基于几十到几百纳米厚度的有机功能薄膜组成。有机半导体界面接触特性往往决定了器件的性能,而不是材料的本体特性。比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有机太阳电池(OPV)和有机光敏二极管(OPD)采用导体/有机功能层/导体的“三明治”式器件结构,通过金属-半导体的接触界面和有机异质结界面实现整流、光电转换等重要功能。由于单一的材料很难同时满足载流子
字符缺陷检测一直是图像处理中的热门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制造、科研等方面。在全自动的字符缺陷检测流程中,需要对字符进行分割,分割的结果直接影响缺陷的检测结果。计算器作为日常使用的工具,其面板表面字符具有数字、字母、运算符号等多种类别,其字符的大小颜色均有不同,进行字符分割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技术难点不仅在于字符与背景的分离,而且涉及到单个字符的分割,以及对重叠字符的分离和断裂字符的合
枸杞的主要成分有多酚、类胡萝卜素、枸杞多糖等,具有抗氧化、抗增殖和抗衰老的功能,被誉为“超级水果”,是现代人的养生首选。过去枸杞相关的研究集中在对枸杞中的功能活性物质进行提取、测定以及鉴别,尤其是针对枸杞多糖的结构鉴定以及活性研究。本文从其他角度出发,以两种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LRM)和Lycium Barbarum.(LB))的粗提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基于异腈单体的有机反应可以追溯到1921年报道的Passserini反应。然而,这些研究工作大多没有推动基于异腈单体的环化聚合物的合成发展,主要的挑战在于缺乏高效的聚合反应,这也限制了环化聚合物的大规模制备和应用。现代有机化学为基于异腈单体制备功能环化聚合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然而,通过异腈单体参与的有机反应开发基于异腈单体的环化聚合反应仍极具挑战性。通过多组分环化聚合反应,双官能度的异腈单体可以参
语音转换技术,是一项广义上的语音合成技术,指的是在保持语义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语音的特性。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转换模型有两种主流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端到端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利用语音识别(ASR)和文本转语音(TTS)两种方法综合完成。端到端的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直接构建源和目标声学特征的映射,不需要开发者关心具体的转换细节,但缺点也明显,需要依赖大量的训练数据,解耦也比较困难。基于ASR和TT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