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患者尘螨皮肤点刺与血清sIgE检测的对照及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过敏性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列21世纪应当重点研究和预防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改变,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出现增长。过敏性鼻炎是由特定过敏原刺激、特异性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机体对特定过敏原致敏后因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而发作,因此早期过敏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疾病发展,从而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皮肤点刺实验(Skin prick test,SPT)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是确定过敏性鼻炎过敏原最常用的体内检测方法。皮肤点刺试验是将1小滴过敏原标准化提取液置于患者皮肤表面,然后用一次性点刺针垂直浸入提取液中并轻微用力刺破皮肤,观察15-30分钟。如果患者对这种过敏原过敏,点刺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肿、形成风团,可能伴随局部瘙痒。特异性IgE(sIgE)是体外检测方法,血清sIgE水平升高意味着患者对该种过敏原致敏。血清IgE测定结果不是只能显示有或无的二分变量。sIgE的定量是否可以作为某些过敏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具体意义还在研究中,而用于区分正常IgE抗体水平和过敏所致IgE抗体水平升高的临界值也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目前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同时进行以上两种检测并对这两种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和相关性分析的研究较少。同时对屋尘螨、粉尘螨这两种最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在山东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也不多。
  本研究将对屋尘螨、粉尘螨这两种最常见吸入性过敏原进行研究,探究对尘螨过敏原进行两种检测的结果的相关性,为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IgE定量检测结果的相互参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回顾性统计,统计分析2016年8月-2020年10月间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sIgE检测的结果,了解山东地区屋尘螨、粉尘螨过敏的多项流行病学状况,为山东地区尘螨过敏患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2019-10月至2020-10月间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sIgE测定,选择其中屋尘螨和(或)粉尘螨sIgE结果≥0.01KUA/L患者,按知情自愿原则再行皮肤点刺实验:1、以不同定量的sIgE为致敏临界值(0.10KUA/L、0.35KUA/L、0.7KUA/L、3.5KUA/L),分析粉尘螨与屋尘螨SPT致敏患者风团的平均直径、面积、皮肤指数与sIgE的数值相关性。2、对粉尘螨和屋尘螨SPT风团平均直径、风团面积及血清sIgE数值(以0.10KUA/L作为sIgE阳性临界值)进行分析,分析二者作为同属不同亚目生物过敏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采用回顾性统计,收集2016年8月-2020年10月间确诊为患有过敏性鼻炎且行血清sIgE测定的患者:以0.10KUA/L作为sIgE阳性临界值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性别、年龄、月份分组,分析两种螨类的过敏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
  使用SPSS24进行所有统计分析。采用皮尔逊方法计算风团相关数值与sIgE水平的相关性;患者的人口和阳性率以数字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经筛选并排除个别信息缺失患者,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同时行皮肤点刺实验和血清sIgE检测的患者共204例。回顾性统计中,2016年8月-2020年10月间确定为患有过敏性鼻炎且行血清sIgE测定的患者共2771例。
  1、以IgE全定量检测系统(赛默飞Phadia)所检测的不同量的sIgE为致敏临界值,分析粉尘螨与屋尘螨风团的平均直径、面积、皮肤指数与sIgE的数值相关性
  1.1、以0.35KUA/L为阳性临界值,运用皮尔逊方法得出屋尘螨平均直径、屋尘螨风团面积、屋尘螨皮肤指数和屋尘螨IgE的相关系数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这三组数值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在使用散点图描述皮肤指数与IgE分布的趋势时,四级皮肤指数没有发现有对应的IgE集中范围。同样地,运用皮尔逊方法得出粉尘螨平均直径、粉尘螨风团面积、粉尘螨皮肤指数分别和粉尘螨IgE的相关系数,这三组数值同样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在使用散点图描述皮肤指数与IgE分布的趋势时,四级皮肤指数也都没有发现有对应的IgE集中范围。
  1.2分别采用0.7KUA/L和3.5KUA/L为临界值时,粉尘螨平均直径、粉尘螨风团面积、粉尘螨皮肤指数和粉尘螨IgE均没有相关性。皮肤指数与IgE分布的散点图没有集中趋势。屋尘螨平均直径、屋尘螨风团面积、屋尘螨皮肤指数和屋尘螨IgE同样均没有相关性。皮肤指数与IgE分布的散点图没有集中趋势。
  1.3以0.10KUA/L为临界值时,粉尘螨平均直径与sIgE相关系数为0.311,显著性p值为0.001,为显著正相关;粉尘螨风团面积与sIgE相关系数为0.194,显著性p值为0.025,小于0.05,仍然是显著正相关的;粉尘螨皮肤指数和sIgE的相关系数0.307,显著性p值仅为0.004,两个变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四级皮肤指数与IgE分布的散点图没有集中趋势。屋尘螨平均直径与sIgE相关系数为0.324,显著性p值为0.000,远小于0.05,二者显著正相关;屋尘螨风团面积与sIgE相关系数为0.291,显著性p值为0.001,小于0.05,呈显著正相关;屋尘螨皮肤指数和sIgE的相关系数0.219,显著性p值为0.032,说明两个变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四级皮肤指数与IgE分布的散点图没有集中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仅在以0.10KUA/L为临界值时,尘螨SPT风团的相关数值与血清sIgE数值有相关性,且为显著正相关。
  2、以风团长径与阴性对照组风团长径之差≥3mm作为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阳性标准,风团结果显示,对粉尘螨与屋尘螨过敏原中的至少一种过敏的患者共有142人,双重过敏患者有134人,双重过敏率为94.37%。
  以0.10KUA/L作为sIgE阳性临界值,血清结果显示对粉尘螨与屋尘螨过敏原中的至少一种过敏的患者共有133人,双重过敏患者有127人,双重过敏率为95.49%。
  对粉尘螨和屋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风团平均直径、风团面积及血清sIgE数值进行分析。风团平均直径、风团面积及血清sIgE数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0.758和0.89,显著性p值均为0.000,小于0.05,相关性显著,并且呈正相关。并且由于三项的相关系数均在0.75以上,可以说无论在阳性率、SPT风团大小还是血清学检测中,粉尘螨与屋尘螨的结果都为明显正相关。
  3、对回顾性统计中2771例患者,以0.10KUA/L作为sIgE阳性临界值,按性别、年龄、月份分组,分析两种螨类的过敏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
  3.1、按性别分组,男性屋尘螨过敏阳性率43.49%(752/1729),女性为43.09%(449/1042);43.38%(750/1729)的男性对粉尘螨过敏,女性群体中对粉尘螨过敏患者所占比例为43.28%(451/1042)。屋尘螨和粉尘螨过敏阳性率在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屋尘螨、粉尘螨过敏率与性别无关。
  3.2、将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分组,发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尘螨的过敏率有差别。屋尘螨过敏率中,阳性率最高为学龄儿童组(7-12岁)和青春期组(13-18岁),分别为66.34%(136/205)和62.24%(300/482),两组过敏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其次19-40岁年龄段人群,过敏率为46.48%(370//796);再次为学龄前儿童组(1-6岁),过敏率为37.52%(239/637);41-60岁和60岁以上人群的尘螨过敏率最低,分别为24.95%(127/509)和20.42%(29/142),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同样的规律也出现在粉尘螨过敏原中,阳性率最高为学龄儿童组和青春期组,分别为63.41%(130/205)和61.83%(298/482),两组过敏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其次19-40岁年龄段人群,过敏率为47.74%(380//796);再次为学龄前儿童组,过敏率为35.01%(223/637);41-60岁和60岁以上人群的尘螨过敏率最低,分别为26.92%(137/509)和23.24%(33/142),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3.3、根据长期追踪的温湿度将山东地区一年划分为四季、将患者按照就诊季节划分后,发现尽管各季节阳性率稍有不同,但屋尘螨的阳性率在各季节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粉尘螨阳性率同样没有发现季节间的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论:
  1、在使用0.10KUA/L作为sIgE的阳性临界值时,皮肤点刺试验尘螨风团的平均直径、风团面积和皮肤指数分别与血清sIgE数值出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当使用传统阈值0.35KUA/L及更高的数值作为临界值时,这种正相关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二者呈负相关的情况。此外,在使用皮肤指数作为衡量标准时,无论以何种数值作为临界值,都不能得到各级过敏原阳性的皮肤指数对应的sIgE集中范围,这说明用SPT与血清sIgE检查相互替代尚缺乏科学依据。
  2、屋尘螨及粉尘螨在过敏性疾病中存在广泛的交叉反应,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风团平均直径、面积及血清学检测中,均呈正相关性。
  3.1、性别对屋尘螨和粉尘螨过敏率没有影响。
  3.2、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无论屋尘螨还是粉尘螨过敏率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在7-18岁群体中阳性率最高,随后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3.3、季节对屋尘螨和粉尘螨过敏率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目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发生率正处于增高的趋势。而当患者同时具有抑郁障碍史和NSSI行为史时,将可能有更大的自杀风险。目前抑郁障碍的发生机制尚处于研究探索中,表观遗传学机制及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养育方式等因素均可参与其中。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作为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
学位
报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