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治疗脓毒症急性肝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动物共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分别为脓毒症组、脓毒症给药组、对照组、对照给药组。第一组:脓毒症组,即腹腔注射10%二甲基亚砜(DMSO)(1ml/kg),30分钟后建立脓毒症模型;第二组:脓毒症给药组,即腹腔注射罗格列酮(ROSI)(0.3mg/kg),30分钟后建立脓毒症模型;第三组:对照组,即腹腔注射10%二甲基亚砜(DMSO)(1ml/kg),30分钟后假手术;第四组:对照给药组,即腹腔注射罗格列酮(ROSI)(0.3mg/kg),30分钟后假手术。脓毒症模型均采用盲肠结扎法。模型建立完成后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之间的活动度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血浆检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细胞介素12的浓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t检验中的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的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结果,应用ELASA方法测定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给药组之间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血浆中IL-12浓度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6=0.000,P12=0.003,P24=0.018,P<0.05)。脓毒症组与对照组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血浆中IL-12浓度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6=0.000,P12=0.001,P24=0.009,P<0.05)。脓毒症时IL-12在6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为高值,未见明确峰值趋势,脓毒症给药组较脓毒症组IL-12浓度有一定程度降低,说明罗格列酮有抑制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IL-12的作用,在脓毒症中有一定的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脓毒症给药组与脓毒症组12小时及24小时血浆中ALT浓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12=0.01,P24=0.00,P<0.05)。脓毒症组与对照组之间0小时、6小时ALT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08,P6=0.108,P>0.05),12小时、24小时脓毒症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ALT浓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12=0.000,P24=0.000,P<0.05)。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中ALT6-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可达峰值,未见有明显下降趋势。脓毒症给药组与脓毒症组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血浆中AST浓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6=0.021,P12=0.018,P24=0.000,P<0.05)。脓毒症组与对照组6小时、12小时、24小时之间血浆AST浓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6=0.001,P12=0.002,P24=0.000,P<0.05)。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中AST6-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可达峰值,未见有明显下降趋势。以上统计学分析提示,罗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的肝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减缓脓毒症中内毒素对于大鼠肝脏的损伤。结论:过氧化物酶增殖子激活受体PPARγ的特异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可以抑制IL-12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减轻炎症反应,在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中有一定的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