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社会和高校纷纷推出政策和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主体性观照不够、与相关学习理论融合不够、聚焦大学生创业学习困境不够等现状,亟需得到具体回应。作为创业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其面临的学习迷惘、重复探索、学历崇拜等创业学习问题,亟需得到具体回答。大学生应该怎样更好展开创业学习?只有更好体现大学生创业学习的成才逻辑、结构逻辑和效率逻辑,才能更好促进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呈现的社会网络构建视角为大学生创业学习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图景,启发人们关于大学生创业学习社会网络的网络节点、联通形态、网络结构等探索。本文聚焦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主体性视角,引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围绕大学生创业学习成长道路上的问题,运用关键事件法探索100位浙江省不同类别高校毕业的成熟大学生创业者的关键学习历程,探析大学生创业学习社会网络的构建之道。依据本杰明·布鲁姆等对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思想,将创业教育的目标也相应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大学生创业学习可相应被分为认知学习、体验学习和实践学习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符合当前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应然需求和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实然状态。应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分析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三种类型,衍生出关于认知学习社会网络、体验学习社会网络和实践学习社会网络的构建思考,形成了大学生创业学习社会网络构建的分层图景。联通主义的联通形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连接、汇聚和交互。连接表现为大学生与网络节点的管道联通,获得现有的知识。汇聚表现为大学生与聚集知识的汇合聚合,建立广泛的连接以形成学习共同体。交互表现为大学生与网络节点的交流互动,实现新的知识生成。大学生通过以上形态与各社会网络节点建立联通,以获得知识、共享知识和生成知识。本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有:首先,认知学习社会网络可与体验学习社会网络双向生成。认知网络包含榜样激发等9个节点,每个认知网络节点的不同权重意味着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关注,大学生可借以连接、汇聚、交互与认知学习社会网络9个节点建立促进认知的激发联通,以激发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具有全程联通、价值联通、信念联通等特征,凸显大学生创业学习的成才逻辑。体验激发节点的发现,意味着认知学习社会网络可快速推动生成体验学习社会网络的同时,认知学习社会网络亦可由体验学习社会网络自然生成。其次,体验学习社会网络是转向实践学习的必由之路。体验学习社会网络包含模式体验等12个节点,每个节点在网络中具有不同的权重。大学生可借由连接、汇聚、交互与体验学习社会网络的12个节点建立体验联通,体验联通使大学生在创业情境中获得知识、生成知识,体验联通具有情境联通、资源联通、项目联通等特征。通过比较发现,体验学习社会网络是转向实践学习的必由之路,结合体验学习社会网络与认知学习社会网络的双向生成作用,呈现了体验学习社会网络的结构逻辑。最后,实践学习社会网络蕴藏着加速创业发展的成长密码。实践学习社会网络包含团队实践等12个节点,每个节点具有不同的权重。大学生可借助连接、汇聚、交互与实践学习社会网络的12个节点建立实践联通,实践联通使创业知识得到应用、检验、生成,呈现效益联通、溢出联通、迭代联通等特征。大学生以连接降低重复探索成本、以汇聚加速共同学习成长、以交互加速新的知识生成,体现了创业实践学习的效率逻辑。认知学习社会网络、体验学习社会网络、实践学习社会网络的构建共同形成了大学生创业学习社会网络。本研究的独特发现为:体验学习社会网络在整个大学生创业学习社会网络构建中具有核心作用;体验学习社会网络与认知学习社会网络存在双向生成的关系;并且体验学习社会网络是大学生创业转向实践学习社会网络的必由之路,而实践学习社会网络蕴藏着加速创业发展的成长密码。以上关于大学生创业学习的社会网络构建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学习具有认知和实践借鉴意义,希冀能为高校改进和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资源供给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