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视频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而“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视听样式,以其题材丰富、制作精巧、收视方便、互动性强等特点,正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越来越多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从制作投资来看,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投入资金低,相比于传统电影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投入资金,微电影的投入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另外微电影对拍摄器材的要求低;从家用DV到数码相机都可以用来拍摄微电影。同时,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周期短,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大大提高了拍摄的可操作性。从播放渠道看,微电影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微时代”来临之前,一部短片只能通过电视、光盘放映等传统传播方式让人们看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视的门槛过高,而光盘传播的规模却又相当有限。今天,一部优秀微电影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转发迅速让数以千计、万计的观众看到。这大大提高了微电影的传播速度与广度。微电影《昨夜》的作品阐述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阐述选择拍摄微电影《昨夜》作为毕业作品的创作可行性与理论基础。从实践操作和理论积累两方面介绍,通过介绍笔者在海外的学习交流经验以及在研究生阶段所受的影视创作方向理论实践教育,来说明笔者有能力独立完成微电影《昨夜》的创作。第二部分,即第二、三、四章,重点介绍作品的内容、创作理念以及创作手法。内容方面简单阐述和分析故事情节,让观众了解本片的叙述走向以及发展脉络。在创作理念方面,阐述本片的情节设置并让观众理解导演是如何用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完成故事的叙述,并用青春悬疑等主题不断的制造戏剧冲突、解决冲突,表达作者对剧中主人公之间简单质朴友谊的歌颂,同时也批判了当代一部分大学生纸醉金迷、过度拜金的生活方式;在创作手法上,主要介绍影片视听语言的呈现方式。在视频上主要介绍本片是如何通过推、拉、摇、移等基础镜头语言来实现场景拍摄以及在一些场次中不同风格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与呈现。在音频方面,主要介绍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是如何与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以及在关键剧情点中的一些特殊音效效果的体现。第三部分,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在笔者在实践创作中是如何应用所学理论并进行创新。在拍摄的前、中、后期导演都要为了影片的顺利完成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现场调度以及在后期剪辑中对影片素材的再创作。第四部分,即第六章,阐述作品的价值以及反思,价值方面主要从影片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去分析。社会价值主要是影片通过悬疑的手法,内容层层递进,最后解开谜题。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是娱乐性的同时,也对时下的一些社会问题有所反思。在作品反思方面,主要从拍摄的前期筹备到拍摄过程中以及后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以达到提高的目的。总体来说,本文将全面地对微电影《昨夜》进行阐述与分析,力图让受众对其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