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65WC激光熔覆涂层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损和腐蚀是碳素钢机械零部件表面失效的主要形式。伴随着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WC增强Ni基熔覆层以其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表面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碳素钢表面制备了微米、亚微米和微纳米复合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分析了不同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及成分分布,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熔覆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阐明了 WC的尺度效应对Ni基复合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获得了如下主要结论:(1)激光熔覆及热处理微米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主要由γ-Ni,WC和W2C组成。高温热处理后的Ni/WC界面互扩散层增厚,有利于增强Ni/WC界面结合力。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熔覆层中Ni基体的晶粒尺寸增大,熔覆层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降低。(2)在大气及3.5wt%NaCl环境下,微米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增大,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冲蚀磨损环境下,熔覆层的磨损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900℃时熔覆层的冲蚀磨损率较未热处理熔覆层降低了约47%。(3)在粘结剂含量 20wt%和20000r/min的雾化造粒工艺下,获得了粒径在50~200μm之间的亚微米尺度WC增强Ni基团聚复合粉末。在激光功率3000W和扫描速度2mm/s条件下制备的亚微米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自上而下的组织形态依次为层状、针状和块状,硬度呈先降低后增大趋势。在3.5wt%NaCl环境下熔覆层耐腐蚀性能弱于微米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4)在大气和3.5wt%NaCl环境下,亚微米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分别升高和降低,磨损率随载荷增加而逐渐增大,磨损机理主要为磨料磨损和疲劳磨损。在冲蚀磨损环境下,熔覆层的冲蚀磨损率较微米级熔覆层降低约72%,归因于亚微米尺度WC具有更高的抗脆性剥落能力。(5)通过改变激光熔覆扫描速度,可以调控亚微米尺度团聚WC的熔融-析出过程,制备了组织致密、界面结合良好的微-纳复合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高激光扫描速度(6mm/s)制备的熔覆层中WC颗粒细小而均匀,自腐蚀电位较亚微米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右移了 0.19V。(6)在大气和3.5wt%NaCl环境下,微纳复合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的磨损率随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大气环境下的磨损机理为脆性断裂磨损、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在3.5wt%NaCl环境下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冲蚀磨损环境下,微纳米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的磨损率随扫描速度增加逐渐减小,高扫描速度(6mm/s)下的冲蚀磨损率分别为微米、亚微米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的1/24、1/6。
其他文献
自主定位与导航技术是无人驾驶车的核心关键技术,也是无人车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城市道路环境中,由于交通状况复杂多变且无法预测,社会对无人车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的自主定位与导航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重点研究城市道路下无人车的自主定位与导航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研究相机、IMU和固态激光雷达的传感器模型,对相机/IMU和激光雷达进行联合标定,提出融合视觉/IM
车载钻机机动性好,机械化程度高,常用于煤层气开采以及矿山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具有很好发展潜力。但是目前国产车载钻机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钻进效果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强,且对复杂地层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足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其高效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程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1)针对全液压车载钻机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分析钻机功能和工艺要求基础上,进行钻机负载敏感电液控制系统设计,并
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超负荷运行或长期缺乏有效维护造成因故停机的情况,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齿轮箱作为机械传动的核心部件迫切需要对其运行过程进行监测与故障诊断,防患于未然。大多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均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为手段,通过分析不同状态下信号频率特征来确定设备状态及故障类型。然而,对设备磨损故障,直接研究磨损产物——磨粒,较振动信号能更直观准确地表达设备
在小型燃气轮机和增压系统中,叶轮能提高燃油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同时叶轮的表面质量对效能的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论文以涡轮增压器叶轮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基于NURBS曲线曲面的叶轮三维造型,根据已知型值点实现节点矢量和控制点的反算,利用NURBS曲线拟合叶片叶根线和叶顶线,利用NURBS曲面拟合叶片直纹面和轮毂面,得到基于NURBS曲线曲面的叶轮三维造型,为叶轮混合维造型提供
相比于传统贵金属等离激元,石墨烯等离激元由于其动态可调谐性、极强的近场局域性、低损耗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电调制和光学传感等领域。现有的基于石墨烯等离激元效应的传感器往往只有单一的谐振模式,无法满足分子多种指纹谱的检测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设计石墨烯等离激元多谐振分子指纹检测器件结构,增强被测分子的振动指纹信号,从而实现对分子多种指纹谱的检测,为石墨烯等离激元效应在分子指纹检测中的
近年来,智能驾驶系统在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例如,当前的智能驾驶系统不仅在对外界目标信息的理解上与驾驶员存在解释性差异,而且也无法像真正的驾驶员一样通过对交通场景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本论文以智能驾驶系统中的视觉注意机制为背景,结合驾驶员真实的操纵行为以及深度学习技术,对驾驶员视域内的注意区域提取方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预测驾驶员的注意点,来提取影
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通信系统的功率消耗急速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绿色通信的需求,系统的能效研究成为5G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大规模MIMO技术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其在基站端配置大量的天线,从而显著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然而,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系统消耗的总能量也在增加,从而导致系统的总能效下降。因此,对大规模MIMO系统能效的研究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
土地覆盖数据是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建模、陆表过程模拟、地理国情监测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存储及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土地覆盖制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正逐步从中低分辨率向30米中高分辨率过渡。然而,考虑到地球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各产品制图策略间的差异性,用户如何从多种全球30米土地覆盖产品中挑选最合适的数据集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全球30米土地覆
煤炭资源是支撑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大规模高强度的煤炭开采所产生的下行裂隙,必然引起生态脆弱矿区水资源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目前,用于修复煤炭开采下行裂隙的材料常含有化学添加剂,虽能填堵裂隙,但同时也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化学污染。微生物介入修复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的新型环保固土技术。本文旨在将MICP应用在陕北神南煤矿区煤层开采形成的下行裂隙修复中,通过对下行裂隙的
钛合金具有相对密度低、热强度高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低硬度以及差的减摩耐磨性能一直以来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瓶颈。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是一种低摩擦系数、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类似于金刚石的新型薄膜材料。液相电化学沉积技术具有设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实现工业生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