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等离激元效应在分子指纹检测中的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传统贵金属等离激元,石墨烯等离激元由于其动态可调谐性、极强的近场局域性、低损耗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电调制和光学传感等领域。现有的基于石墨烯等离激元效应的传感器往往只有单一的谐振模式,无法满足分子多种指纹谱的检测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设计石墨烯等离激元多谐振分子指纹检测器件结构,增强被测分子的振动指纹信号,从而实现对分子多种指纹谱的检测,为石墨烯等离激元效应在分子指纹检测中的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指导。在中红外波段,利用纳米天线理论,研究了基于石墨烯纳米带等离激元的传感结构,可实现同时对多种分子指纹谱的检测,如蛋白质和脂质分子,该传感结构可以通过改变施加于不同石墨烯纳米带上的偏置电压,实现对不同谐振频率的独立调节。通过数值仿真,得出石墨烯的费米能级、结构的几何参数和入射角度对蛋白质和脂质分子指纹检测的影响规律,表明该结构能有效增强被测分子的多种振动指纹信号,增强因子达12000,检测极限为2 nm。为了克服石墨烯纳米带传感结构对入射波的极化依赖性,设计了一种石墨烯纳米盘等离激元传感结构,仿真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盘结构在TM、TE极化下均能有效地检测多种分子的振动指纹谱。在太赫兹波段,研究了基于石墨烯SRR的多谐振传感结构,该结构不需要设计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结构单元就可以获得多谐振模式,可检测具有多种振动指纹谱的分子,如乳糖分子(振动指纹位于0.53 THz和1.37 THz处)。通过数值仿真,得出石墨烯的费米能级、结构的几何参数对于乳糖分子指纹检测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增强乳糖分子的振动指纹信号,实现对分子多种振动指纹谱的检测。
其他文献
区段煤柱作为综采工作面护巷煤柱,在发挥护巷作用期间,受到多次采动影响,若煤柱尺寸太小,不仅起不到护巷效果,还会导致采空区与工作面气体交换引起的瓦斯突出等灾害;若煤柱尺寸太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诱发顶板事故等动力灾害。因此,论文结合室内实验、现场实测、理论分析、模拟实验等手段,研究薛庙滩煤矿区段煤柱合理尺寸。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薛庙滩煤矿埋藏浅、基岩厚,基载比大于1的煤层赋存条件,通过
现阶段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依然很大,煤层的开采正在由浅部向深部转移,伴随着煤层深度的增加,出现了综采工作面增大、采空区顶板坚硬但又不能及时垮落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将会造成冲击地压、巷道大变形、瓦斯爆炸、人员伤亡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切顶爆破技术来切断采空区顶板与巷道间的应力传递,使顶板能够及时垮落,这样便可维护巷道稳定安全,提高煤炭开采经济效益,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等事故。而切顶爆破
矿井主通风机是煤矿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一旦出现异常,会对煤矿生产和井下人员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健康状态评估以及科学维护是矿井通风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以煤矿主通风机为对象,研究其主要参数测量方法和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并基于此开发了监测与评估系统,论文研究对提高矿井主通风机监测和健康状态评估水平,保证矿井通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结果:(1)确定矿
通风系统被认为是矿井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和生产的重要基础。局部通风机作为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井下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本文针对局部通风机长期处于工频运行状态,无法根据井下环境自动调节风量,进而造成大量电能浪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智能调速策略,同时设计了局部通风机调控系统,实现井上工作人员远程对局部通风机进行监控,使得煤矿井下通风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液压支架是煤矿综采工作面中的关键设备,主要对采场空间起安全支护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工作面采、运设备运行环境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进而影响工作面的推进和生产效率。以液压支架为支护设备的长壁综采技术早已经是煤矿井工开采的常规开采工艺方法,但是液压支架与围岩顶板之间的力学作用机理尚有许多认识不足。本文以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将支架结构的多刚体、被支护围岩顶板的岩体和产生主要支撑力的液压油缸的液体以不同的力学形
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西安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铁的持续建设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2020年底,西安在原有的4条地铁线路基础上开通运营了5号线,6号线一期和9号线三条地铁线路。随着线路的增多,地铁站对管理资源与管理标准的需求在不断上升,同时对组织管理结构进行优化也迫在眉睫。目前,西安地铁正处于运营发展的瓶颈时期,地铁站点的增多、地铁本身的位置劣势和现今节假日大客流的聚散现
自主定位与导航技术是无人驾驶车的核心关键技术,也是无人车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城市道路环境中,由于交通状况复杂多变且无法预测,社会对无人车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的自主定位与导航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重点研究城市道路下无人车的自主定位与导航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研究相机、IMU和固态激光雷达的传感器模型,对相机/IMU和激光雷达进行联合标定,提出融合视觉/IM
车载钻机机动性好,机械化程度高,常用于煤层气开采以及矿山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具有很好发展潜力。但是目前国产车载钻机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钻进效果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强,且对复杂地层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足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其高效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程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1)针对全液压车载钻机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分析钻机功能和工艺要求基础上,进行钻机负载敏感电液控制系统设计,并
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超负荷运行或长期缺乏有效维护造成因故停机的情况,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齿轮箱作为机械传动的核心部件迫切需要对其运行过程进行监测与故障诊断,防患于未然。大多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均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为手段,通过分析不同状态下信号频率特征来确定设备状态及故障类型。然而,对设备磨损故障,直接研究磨损产物——磨粒,较振动信号能更直观准确地表达设备
在小型燃气轮机和增压系统中,叶轮能提高燃油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同时叶轮的表面质量对效能的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论文以涡轮增压器叶轮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基于NURBS曲线曲面的叶轮三维造型,根据已知型值点实现节点矢量和控制点的反算,利用NURBS曲线拟合叶片叶根线和叶顶线,利用NURBS曲面拟合叶片直纹面和轮毂面,得到基于NURBS曲线曲面的叶轮三维造型,为叶轮混合维造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