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永恒的,自人类诞生之同起,儿童就一直客观地存在。然而,尽管客观地存在,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独立的人格以及独特的精神,儿童之于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未随着历史的发展被成人发现出来。这种情况在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的历朝历代历来如此。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到了近代,当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饱尝割地赔款带来的屈辱以及体验封闭落后给自己带来的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便着手在探寻中国失败落后根源的基础上,逐渐深入全面地向西方学习。于是,在民族国家意识觉醒的大前提下,在西学东渐的深入影响下,在有识之士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的过程中,“儿童发现”勃然兴起,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儿童逐渐进入了思想启蒙者的眼中,并被赋予了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的时代氛围中,先进知识分子们以西方先进的思想、学说、理论为武器,通过对传统儒家礼教的批判与抨击,进而把儿童从成人阴影的遮蔽中逐渐发现与解救了出来。与此伴随,在新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影响下,儿童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此过程中,儿童的生命,儿童独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儿童独立的人格与精神,儿童的天性与童心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所发现,而儿童之于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也重新得以厘清。在发现儿童的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们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新型儿童观。
“儿童发现”作为一场石破天惊的思想启蒙运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儿童文化热潮和一场儿童观念现代化的社会进步思潮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新型儿童观,在当时不仅动摇了传统陈旧、落后的儿童观,打破了“长者本位”的儿童观,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转向,而且也促进了儿童读物的兴盛与繁荣,丰富了“人的发现”的内涵,拓展了“人的发现”的外延。
历史发展到“五四”后期,中国出现了救亡压倒启蒙的现象,“儿童发现”的高潮也因此而逐渐消退。尽管“儿童发现”出现了退潮的局面,但它由此而取得的历史成就以及导致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的儿童教育研究、儿童教育实践与传统文化中儿童观的当代转型等方面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与借鉴价值。不仅如此,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儿童发现”对于今天中国发起一场新的为了儿童、保护儿童以及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儿童、理解与善待儿童的“儿童发现”运动以及运动的成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