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儿童发现”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mvsg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永恒的,自人类诞生之同起,儿童就一直客观地存在。然而,尽管客观地存在,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独立的人格以及独特的精神,儿童之于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未随着历史的发展被成人发现出来。这种情况在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的历朝历代历来如此。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到了近代,当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饱尝割地赔款带来的屈辱以及体验封闭落后给自己带来的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便着手在探寻中国失败落后根源的基础上,逐渐深入全面地向西方学习。于是,在民族国家意识觉醒的大前提下,在西学东渐的深入影响下,在有识之士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的过程中,“儿童发现”勃然兴起,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儿童逐渐进入了思想启蒙者的眼中,并被赋予了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的时代氛围中,先进知识分子们以西方先进的思想、学说、理论为武器,通过对传统儒家礼教的批判与抨击,进而把儿童从成人阴影的遮蔽中逐渐发现与解救了出来。与此伴随,在新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影响下,儿童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此过程中,儿童的生命,儿童独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儿童独立的人格与精神,儿童的天性与童心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所发现,而儿童之于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也重新得以厘清。在发现儿童的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们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新型儿童观。   “儿童发现”作为一场石破天惊的思想启蒙运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儿童文化热潮和一场儿童观念现代化的社会进步思潮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新型儿童观,在当时不仅动摇了传统陈旧、落后的儿童观,打破了“长者本位”的儿童观,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转向,而且也促进了儿童读物的兴盛与繁荣,丰富了“人的发现”的内涵,拓展了“人的发现”的外延。   历史发展到“五四”后期,中国出现了救亡压倒启蒙的现象,“儿童发现”的高潮也因此而逐渐消退。尽管“儿童发现”出现了退潮的局面,但它由此而取得的历史成就以及导致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的儿童教育研究、儿童教育实践与传统文化中儿童观的当代转型等方面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与借鉴价值。不仅如此,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儿童发现”对于今天中国发起一场新的为了儿童、保护儿童以及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儿童、理解与善待儿童的“儿童发现”运动以及运动的成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发挥质量效应的关键。针对目前缺乏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以及忽略对中
学位
研发现场检修和组装技术是解决规模巨大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变压器运输困难问题的关键.针对南方电网普洱换流站±800 kV 换流变压器检修试验厂的功能要求,成功地设计了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了现代人获取信息和进行社交的重要平台。然而,社交网站中所存在的大量带有情绪的评论信息,可能通过情绪感染影响使用者们的网络行为。以往
新教师阶段是每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地理新教师同样要经历这样一个既痛苦又具决定性的阶段。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虽然也了解过一些关于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各个环节都
键盘输入是目前最为通用的文字输入手段。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以“形”加工为主。但汉字键盘输入,尤其是拼音输入法,则强化了对汉字“音”的加工。因此,在键盘输入过程中,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