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满足各地的电力能源需求,减少环境污染,推进能源转型,为最终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建设了多条超远程、跨省市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由于特高压工程输变电工程是电压等级最高级别的(1000千伏交流电或800千伏直流电)的超大型工程项目,单项工程投资多在百亿元以上,对工程设备的建造和安装质量要求极高。在其建设过程中,可能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满足各地的电力能源需求,减少环境污染,推进能源转型,为最终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建设了多条超远程、跨省市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由于特高压工程输变电工程是电压等级最高级别的(1000千伏交流电或800千伏直流电)的超大型工程项目,单项工程投资多在百亿元以上,对工程设备的建造和安装质量要求极高。在其建设过程中,可能还需跨越山川、河流、森林、铁路、公路、农田等特殊地理空间,并需要直升机、滑翔器、氢气球、轮船、超大型起重机等特种机械设备的配合,这就使得特高压工程项目在其建设过程中极易受到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地质状况、作业场所、当地政策和地方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特高压工程项目中的这些非常规作业方法不仅给工程项目能否实现其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预期目标带来一定程度的约束和影响,而且给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带来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由于特高压这一超大型工程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工程中所包含的若干子项工程间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层次性、互馈性和束导性,因此,若要对包含有多个子项工程的特高压工程项目实施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就需要项目管理者和决策者不仅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特高压工程项目中所有子项工程的实施状态,诊断出工程项目的微观具体情况,更需要在此基础上,以这些子项工程的微观状态依据,科学地分析并推证特高压工程项目的中观和宏观整体状况,为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为达到这一目的,本文以特高压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方法为主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创新成果主要有:(1)针对我国特高压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在详细论述循证科学理论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将循证科学引入到特高压工程项目管理中来,提出了基于循证科学的特高压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方法研究新思想。(2)在循证科学指导下,基于调研结果,对特高压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进行了实例举证,发现了特高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八大类问题。(3)综合工程项目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系统控制学、知识逻辑、数据挖掘、粗集理论和集合理论等多学科知识,提出了提取和确定特高压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指标的新模式和对诊断指标进行科学赋权的差异度排比新技术。((4)从系统工程学角度,分析和描述了特高压工程项目的系统状态,明确了特高压工程内含项目的层级关系。针对特高压工程项目所具有的复杂性特征,提出了对特高压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进行分级诊断和综合评判的新方法,并建立了与之相应的分级诊断和梯级递推分析模型。(5)通过对特高压工程系统状态的数理分析与描述,基于失态分析原理和系统估测理论以及KALMAN原理,研究和确定了特高压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结果的判定标准,给出了与之相应的判据模型。(6)为确保这一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以我国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例,就如何对特高压工程项目实施状态开展科学诊断进行了实例验证。应用成果表明,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实现对特高压工程项目实施状态的有效管理,而且对大幅提高特高压工程项目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地下水动态能相对灵敏地反映构造活动和地震信息,当井-含水层系统处于封闭性良好的承压体系中时,该系统即为一个天然体应变仪,井水位震前和同震响应机制是地震流体学科的热点问题之一。井水位震前-同震连续响应是对孕震-地震破裂这一连续变化过程的持续反映,可进一步探明地震活动与水位响应之间的关系。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定量分析从孕震到发震过程中地壳应力连续变化-含水层变形-孔隙压力变化-水动力条件连续改变-井水位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根据其氯原子位置和数量的不同将其分为209种同系物,该类分子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极高的环境持久性、毒性、生物富集性以及远距离迁移性。曾以绝缘油或阻燃剂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及产品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据估计,全球商业PCBs累计生产量达到1.3×106吨,同时PCBs作为其他含氯化合物或含氯化工品的副产物依
珠海地区软土分布广泛,其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强、灵敏度高、有机质含量高等特点。电动化学加固法是一种新型软基加固工法,它是将金属电极插入待处理的土层中后,输入直流电,同时在土中注入化学浆液,可快速提升土体强度的一种工法。相较于传统的软基处理方法,其具有加固快、使用范围广、安全性高等特点。本文在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电动化学软基加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分析了影响电动化学加固软土的主
当直流输电单极运行或者地磁暴发生时,变压器中性点有直流电流流过,直流偏磁会造成变压器负载电流的谐波分量增大、无功损耗增大、局部过热、振动噪声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威胁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近些年随着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发展,其电压等级不断提高,输电线路上导线的电阻值越来越小,换流变压器的直流偏磁问题也日益严重。与交流变压器不同,换流变压器两侧分别连接着交流和直流系统,其结构和运行工况更复杂,直流偏磁的影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煤烟气排放的SO2和CO2引发了酸雨、雾霾、温室效应等严重的环境问题,控制烟气SO2/CO2成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在传统工艺中,脱硫和脱碳设备均位于烟气末端,二者前后衔接、相互影响,例如脱碳工艺需要克服因SO2竞争吸收导致乙醇胺(MEA)吸收剂失活的难题。因此,研发低成本的烟气脱硫脱碳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与传统湿式钙法脱硫技术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F)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作为多种动力循环及废水处理等的工作介质。传统热学理论将SF处理成无相变、无相界面的单相流体,难以精确描述SF能量传递转换。20世纪60-70年代,基于超临界传热和亚临界沸腾传热均可能出现壁温飞升的现象,提出了超临界类沸腾的概念,但直到如今,国际上并未给出超临界类沸腾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本文在超临界多相流框架下,研究了非受
自然利率是政策利率的“锚”,本质上是由经济潜在增长率决定的。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发达国家在经历人口转变的历史过程中,经济潜在增长率和自然利率都普遍出现长期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历史现象。人口转变对长期自然利率的影响已在学界得到了认可,然而,却少有文献基于潜在增长率中介挖掘人口转变对长期自然利率影响的理论机制。本文以此为研究主题,意在深入探讨人口转变影响长期自然利率的理论机制并进行相关实证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电池因其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低、制备简单以及可柔性化等优点受到极大的关注。目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电池已经获得了 25.7%的光电转换效率,但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在高温、强光和水汽下易分解,因此降低了器件的稳定性。同时,钙钛矿中的Pb元素具有毒性,进一步阻碍其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应用。因此,亟需寻找一种环境友好型非铅钙钛矿材料来替代铅基钙钛矿材料。本论文主要围绕铋基钙钛矿、锑基
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的重要优势之一是提供同步相角量测。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特别是时间同步问题,部分现场PMU间相角差数据存在异常。同时,PMU通过未加密、可预测的民用卫星信号授时,易受卫星时间同步攻击,进而导致时间和相角量测错误。针对PMU相角差数据异常问题,论文研究了相角差异常特性,异常检测和修正方法及其在同步攻击定位中的应用,可提升PMU数
近年来,由风电汇集系统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振荡失稳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相关区域电网的正常运行,不仅导致大面积风机脱网、部分机组元件损坏,亦激发了数百公里外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断裂。考虑到风电渗透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甚至急剧增加,为了指导风电系统规划设计、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迫切需要对风电汇集电力系统小干扰振荡问题的本质机理、振荡特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围绕并网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