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的文本世界理论分析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81065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典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李商隐作为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其诗歌一直以来是广大学者的研究对象,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文本世界理论(Text World Theory)是语篇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吸收了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方法,阐释语言与概念化之间的关系,洞察人类交际的心智过程,包括语篇的在线生产和接受、语篇的心理表征、人类大脑对语篇的概念结构的管理以及语言交际中各种语境因素对语篇认知加工的作用。文本世界理论由已故教授Paul Werth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其作品Text Worlds:Representing Conceptual Space in Discourse(1999)由兰卡斯特大学教授Mick Short整理出版。文本世界理论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其原创者的去世而止步,大批语言学和文学领域的学者前赴后继地不断完善、实践应用该理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Joanna Gavins的新作《文本世界理论导论》(2007)就是继Werth后另一本全面介绍文本世界理论的专著。该书融汇了作者近年来对文本世界理论进一步完善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建构上另辟蹊径,以丰富多彩的语篇类型为语料深入浅出地介绍该理论。  本文结合两者的文本世界理论,融合其优点并应用于李商隐的诗歌分析。与传统的李商隐诗歌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尝试分别从文本世界生成、功能推进以及文本世界转换三个角度分析李商隐诗歌中文本世界的形成过程,生成正确的文本世界,从而更好的理解诗人在诗歌中传达的情感。结合合理的理论框架和细致的分析,本文认为文本世界理论虽为国外学者首创,但其在李商隐诗歌中同样有所体现,并且对于从整体角度来分析诗歌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口,借以期待本文的创作能为其在中国经典诗词的广泛应用引路。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直到70年代初第一次日元升值,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才开始放缓。从1971年的第一次日元升值开始,日本共经历了四次日元在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随着全球性的环保运动和妇女运动的不断发展,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应运而生,为研究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提
《黑暗的心》的发表奠定了康拉德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引发了持续至今的热烈讨论。康拉德信奉文学是一种展示,即让读者去领会,然而他勾勒的场景却常常笼罩于迷雾之中。康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