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典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李商隐作为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其诗歌一直以来是广大学者的研究对象,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文本世界理论(Text World Theory)是语篇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吸收了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方法,阐释语言与概念化之间的关系,洞察人类交际的心智过程,包括语篇的在线生产和接受、语篇的心理表征、人类大脑对语篇的概念结构的管理以及语言交际中各种语境因素对语篇认知加工的作用。文本世界理论由已故教授Paul Werth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其作品Text Worlds:Representing Conceptual Space in Discourse(1999)由兰卡斯特大学教授Mick Short整理出版。文本世界理论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其原创者的去世而止步,大批语言学和文学领域的学者前赴后继地不断完善、实践应用该理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Joanna Gavins的新作《文本世界理论导论》(2007)就是继Werth后另一本全面介绍文本世界理论的专著。该书融汇了作者近年来对文本世界理论进一步完善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建构上另辟蹊径,以丰富多彩的语篇类型为语料深入浅出地介绍该理论。 本文结合两者的文本世界理论,融合其优点并应用于李商隐的诗歌分析。与传统的李商隐诗歌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尝试分别从文本世界生成、功能推进以及文本世界转换三个角度分析李商隐诗歌中文本世界的形成过程,生成正确的文本世界,从而更好的理解诗人在诗歌中传达的情感。结合合理的理论框架和细致的分析,本文认为文本世界理论虽为国外学者首创,但其在李商隐诗歌中同样有所体现,并且对于从整体角度来分析诗歌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口,借以期待本文的创作能为其在中国经典诗词的广泛应用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