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朗西埃作为法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也呈现出法国思想理论的多元性特点,政治、哲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思想相互融会贯通,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划分到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本文主要在其政治与美学思想融汇交织的前提下研究他的图像理论,从而挖掘图像之中蕴藏的解放的潜能。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朗西埃生平、著作、思想,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说明本文研究的方法以及必要性。第一章:主要围绕朗西埃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西埃作为法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也呈现出法国思想理论的多元性特点,政治、哲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思想相互融会贯通,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划分到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本文主要在其政治与美学思想融汇交织的前提下研究他的图像理论,从而挖掘图像之中蕴藏的解放的潜能。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朗西埃生平、著作、思想,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说明本文研究的方法以及必要性。第一章:主要围绕朗西埃图像理论的渊源展开。在朗西埃的学术生涯中,受到福柯和阿尔都塞的影响较大,但是在图像理论方面受图像意识形态理论、图像生产理论和罗兰·巴特的图像观点影响较大。图像的意识形态理论,揭示出了权力对于可见物的操控,与之对应就有不可见物的存在,这对朗西埃图像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有着借鉴作用。朗西埃认为在新的艺术体制之下,图像内部的摹仿机制被打破,图像会对在场事物进行变形。这个与原生在场事物形成差异的过程既受到视觉媒介的材料特征的影响,也受事物的内部指意能力与断裂的感性力量的制约。由于视觉媒介对图像的影响较大,朗西埃对视觉媒介与图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否定了图像的特点要符合视觉机器的特点的观点。巴特的“刺点”与“展面”——即蕴藏审美体验的图像和作为意识形态编码的图像——对他影响很大,他在批判巴特图像的观点之上,阐发了自己的图像观点。第二章:主要围绕朗西埃图像理论的美学内涵展开。朗西埃对图像进行了重新定义,图像不是对某一观念和意义的再现。由于图像与它的对象之间是既相像又相异的关系,图像的内部就存在一种张力,在这种张力之中,图像背后的原相像得以呈现,从而激发人的原始的感性在场。图像也得以挣脱符码性关系的限制,与既定的意义分离,形成一种开放的状态。朗西埃接着是明确图像理论的研究范围,即静态的图像——绘画、雕塑等和动态的图像——电影、摄影等。从图像的内涵和图像的研究范围中,图像的特点也随之浮出水面,即图像中的沉默与言说、图像中的连接与断裂、图像中的相像与差异。正是因为图像之中具有很强的张力,给原生感性在场提供了可以呈现的契机,这对焕发观众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图像也因此得以蕴藏着解放的潜能。第三章:主要探讨朗西埃在美学体制下对图像理论的审美运用。在研究朗西埃对他的图像理论的进行审美运用之前,必须要明确图像理论审美运用的范围的问题,朗西埃大多是在美学体制之下对图像进行审美批判的。因此,这个章节也主要是在朗西埃美学体制之下来阐明他对图像理论的审美运用。首先是探究不同艺术体制下图像的变化,让读者明晰美学体制之下图像是如何从再现体制之下演变而来的,并对再现体制之下的图像深入反思。随着艺术体制的流变,再现体制之下的艺术尺度被废除、理性体系崩溃。其次,我认为朗西埃重点在于分析美学体制之下的图像。在明晰美学体制之下图像的生存状态之后,朗西埃提出图像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图像句子”,它是连接的句子功能和断裂的图像功能的结合,它可以对抗艺术体制过渡中形成的大型并置的混沌力量。朗西埃运用“图像句子”分析静态图像和动态的影像作品,朗西埃阐述了图文关系的转变和断裂非连贯与差异并存的影像症候。最后,朗西埃提出了自己比较理想的图像,这也是他对当今视觉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图像的回应,对当今视觉时代的图像生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四章:主要探讨图像理论的现实意义。首先是美学意义。人在观看图像/影像的过程中,观者会经历从图像/影像到思维再到概念最后是情感。由于美学体制下的图像可以不断吸纳异质元素,这可以不断生成新的感性。在这个歧感进入图像的过程,观众新生的情感会与既定的感性分配形成分歧,促成感性肌理的重塑,从而有利于形成新的审美共同体。其次,由于新的感性肌理的产生,会激发被排除在民主之外的“穷人”的感性在场,政治主体的能动性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形成新的审美革命,进而引发社会革命,最终实现主体的平等和解放,抵达真正的政治。除此之外,朗西埃的图像理论同时还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驱散图像相像的拟像、对抗艺术的技巧和文字的专制等。这足以引发我们对当今视觉时代的反思,我们要重新激发蕴藏在图像之中的威力和潜能。
其他文献
自唐宋来,由于传统儒学在形而上哲学方面的欠缺,使得精妙幽微的佛老学说名赫一时。促使思想家不得不从佛老学说中寻找出路。面对儒家的式微,朱熹在继承北宋理学家思想的同时,吸收佛老学说之精华,让儒家学说在哲学义理方面也更加高深,达到修身治事与穷理尽性的统一。研究朱熹的四书学,是对其理学的核心思想进行研究,可以说研究四书学是研究朱子理学思想的重要切入点。《四书或问》的研究价值是不能忽视的,在朱熹评价和批驳诸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中小器官的高精度分割,在临床医学诊断、计算机辅助诊断、手术规划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腹部CT及小器官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高精度的腹部CT小器官分割算法。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有:(1)为了实现腹部CT胰腺的自动分割,本文提出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网络的腹部CT胰腺自动分割算法。根据编码器解码器网络结构的特点,通
本文以先秦时期德福关系为切入点,比较其在《周易》经传中的不同体现,来探讨《周易》经传理论思想的逻辑变化,总结其思想发展的规律和原因。文章立足于《周易》文本,绪论部分介绍了学界对于经传关系以及先秦时期德福关系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特色与创新点。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以《易经》和《易传》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文本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分析在经传中德与福的具体表现并总结其德福关系。第三章总结了
基于政策倾向以及现实需求的考虑,新时代基础设施投资范围的内涵和范围进一步扩展和细化,经济性、社会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三类都纳入整体框架中,综合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结构差异。首先,理论上,将基础设施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效应进行综合阐释,分别从时间维度和来源维度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时间上以短期需求和长期供给分析为主,来源上通过从直接投资、供给、收入和间接要素配置、产业升级、环境等效应研究。其次,选定本
引入外资对于东道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资本、技术、先进管理方式等巨大利好的同时,也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所以各国为维护国家根本利益,需要在外资并购的进程中实行安全审查。国家安全审查的目的是在不改变国家总体投资政策的前提下,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无法维护市场秩序从而使得外资并购交易威胁到国家安全时,其作为最后的补
文化财产是一种兼具重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化载体。历史上的战争掠夺行径以及和平时期盗窃、走私等非法行为导致大量文化财产从其原属国流失漂泊至异国他乡,文化财产的返还成为文化财产原属国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备受关注的国际性问题。目前,促使流失海外的文化财产返还有多种途径,通过分析发现每种途径都有各自固有的缺陷,不能彻底有效解决文化财产返还的国际争议。国际上,仲裁方式已经被提出并成功解决了文化财产返还国
在充满危机的竞争环境下,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促进组织成员以集体利益为先,关注组织长远利益,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成为管理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员工需要改变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观点,主动维护组织的长期利益,做出员工管家行为。何种方式能激发员工管家行为的形成,则成为管理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影响员工管家行为的因素聚焦于变革型领导这一特定的领导风格,预探究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首先对变革型
街道家具已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居民生活高效化、人性化、品质化的重要基础性保障。步入21世纪的城市街道家具,其功用已逐渐超出了视觉引导、信息识别以及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等基础性服务功能,并且无时不刻地塑造和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内在性格、审美水平以及城市品牌形象。而对于一座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来说,其街道家具功能性的健全、艺术性的丰富以及人文情怀的显现,往往与城市所独具的地域文化是分不开的。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右派的舆论斗争,实质上是国共两党争夺新闻媒介话语权的竞争。抗战时期国际国内局势复杂多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团结抗战呼声日渐高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在日本帝国主义调整对华策略的情况下,国民党右派意图通过舆论宣传污蔑中国共产党,达到排挤和限制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目的。对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将联合与斗争紧密结合,以报纸期刊为阵地和争取广大
《老子》常被视为理性智慧的结晶,全书对鬼神神力等鲜少言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老子》与上古神话之间没有关联,相反,《老子》中保留着十分丰富的神话意象。从老子的故里和职业来看,其受楚巫文化的影响是不可置否的。这样的影响体现在作品上便是对上古神话的继承。从文本内容来看,老子化用了“混沌”、“谷神”、“大母神”、“祭司王”等多种神话意象,并对其做了去神秘化处理,使之转为哲学用语,而《老子》中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