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技术。借助转基因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在保护生态系统、缓解资源压力、改善产品品质、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正式批准棉花、番木瓜、杨树、番茄、矮牵牛和甜椒6种转基因农作物进行产业化生产,颁发了转基因Bt水稻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生物安全证书,加快实现了转基因作物从纤维作物----饲料作物----粮食作物的产业化进程。然而,如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一样,转基因技术在带来巨大社会经济利益的同时,争论从未间断,其中转基因作物技术商业化风险的不确定性是关于是否应该加快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争论之一。因此,很有必要探究转基因玉米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即技术从研发到商业化应用这段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由于转基因玉米技术在中国尚未商业化应用,所以本研究为事前研究。事前研究具有一定的预判性和前瞻性,对政府的决策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考虑到转基因玉米技术的商业化处于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始端,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此拟选择技术商业化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访谈各个领域专家收集数据,以弥补数据信息的不足,同时赋予专家以不同权重来保证数据的科学性。最终通过风险矩阵方法预判出转基因玉米技术商业化的风险水平,提出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本文首先对风险有关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界定与阐述,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在转基因玉米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为下文更全面地识别风险做铺垫;其次,根据转基因玉米技术商业化由实验室阶段到产品化阶段再到商业化阶段的过程以及转基因玉米技术商业化所依附的宏微观环境等,通过德尔菲法的技术手段识别出技术商业化涉及的技术风险、交易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投入风险、管理风险及环境风险等七类风险中具体的风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以风险矩阵与模糊理论、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风险测度流程。最后,文章应用该风险评价体系对转基因玉米技术商业化风险进行了度量与评价,同时对评价结果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结论如下:转基因玉米技术商业化的总体风险等级为“中等”,整体上说明中国实施转基因玉米技术商业化是较为乐观的;法律政策风险、市场接受容量风险、技术适用性风险、是影响技术商业化的关键性因素,紧随其后的是市场接受时间风险、配套技术可获得性风险、知识产权等风险;为防范技术商业化的风险,中国应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改革转基因技术研发体系、提高转基因玉米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意识、重视配套技术的研究与跟进、强化转基因科普工作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