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桉树是我国南方近年来发展最快、种植最多的速生树种之一。作为短周期工业人工林,桉树人工林为我国木材生产与战略储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桉树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桉树人工林的环境生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安全与林地水肥质量问题方面更是引发了激烈的争议,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桉树×望天树人工混交林为对象,针对2种不同林地清理方式(炼山、不炼山)、5种不同培肥措施(CK:对照,HC:施加炭肥,HN:施加氮肥,H:施加复合肥,HGF:种绿肥)的林分,运用常规方法与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不同营林措施对林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造林地采用不炼山清理的林分,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等含量明显高于炼山的林分。造林地采用炼山清理的林分,林地土壤0~10cm、10~20cm、20~40cm层SOC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 15.7%、6.8%和23.8%;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TN含量在也较对照分别下降了 19.4%和9.2%;土壤TP、TK含量也因炼山清理呈下降趋势。(2)无论是炼山或不炼山处理,不同的培肥措施对20~60cm 土壤肥力影响都不显著。在0~20cm 土壤层,HC和HN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SOC、TN、AP、TK、AK含量,HC处理显著提高了 TP含量。而HN处理土壤TP含量却显著降低,炼山条件下,0~10cm 土层TP含量较对照降低13.6%、10~20cm 土层降低8.5%;不炼山条件下,0~10cm、10~20cm 土层TP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 4.9%、19.4%。炼山处理中HGF除降低土壤TP含量外,均提高了其它土壤肥力指标。(3)与对照相比,炼山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总PLFAs含量(下降13.0%),并导致其物种丰富度下降了 4.9%、多样性指数下降了 9.8%、均匀度指数下降了 0.4%;导致土壤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含量分别降低了 11.2%、23.8%和24.9%。无论是炼山或不炼山,不同培肥措施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大小顺序表现为HC>H>HN>HGF>CK。在各种培肥措施中,HC和HGF均显著提高了微生物总PLFAs含量;HC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含量,且细菌/真菌、G+/G-也显著提高;HN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含量,且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G+/G-;HGF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含量,一定程度提高了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含量。RDA分析表明,土壤中细菌类群、放线菌类群均与SOC呈正相关关系,真菌类群则与土壤TN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