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大量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被筛选出来,但筛选出的活性化合物大多因为分子量高、疏水性强,导致其无法进入临床应用。芹菜素(apigenin,API)作为一种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其中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因水溶性差导致成药性不佳的问题。大量研究证实,药物纳米化技术可以改善难溶性活性物质分散性差、毒副作用高、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成为国内外药剂学研究的热点。本课题针对难溶性芹菜素,构建了负载芹菜素的氧化葡聚糖纳米颗粒,以解决芹菜素溶解性差、溶出度低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具有H2O2敏感性的氧化葡聚糖的合成。氧化葡聚糖的合成分为两步,首先,4-羟甲基频哪醇硼酸酯(pinacolboronicester,PBE)和N,N’-羰基二咪唑(CDI)反应生成4-(1-咪唑羰基)苯硼酸频哪醇酯(imidazoyl carbamate,IC);其次,葡聚糖(Dextran)和IC在二甲基吡啶(DMAP)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化葡聚糖(OXI-DEX)。本研究采用红外和核磁法对生成的IC及氧化葡聚糖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氧化葡聚糖合成的相关因素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水洗次数为6以上,有机相变为无色透明是水洗的最佳状态。PBE和CDI的摩尔比为1:2时,IC的得率最高为97.98%。其次,Dextran和IC的摩尔比为1:128,反应时间为24 h时,氧化葡聚糖的产率最高。2、以合成的氧化葡聚糖为载体材料,采用超声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氧化葡聚糖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对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合成的最佳工艺如下: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3,油相与外水相的体积比为1:13.3,超声功率为50%,超声时间为180 s。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氧化葡聚糖纳米粒为156.7±0.02nm,分散系数(PDI 值)为 0.034±0.01,ζ 电位为-8.7±0.1 mV。此外,将纳米颗粒置于4℃环境中30天,纳米颗粒理化性质良好,从而表明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纳米颗粒终浓度在0-300 μg·mL-1范围内时,肿瘤细胞的存活率均高于80%,由此证明氧化葡聚糖的毒性较低,作为纳米载体应用时具有良好安全性。3、负载芹菜素的H202敏感性氧化葡聚糖纳米颗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及表征。在空白氧化葡聚糖纳米颗粒制备工艺的基础上,以载药量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对负载芹菜素的氧化葡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芹菜素的投料量为1 mg,油相和水相的比例为1:3,油相与外水相体积比为1:13.3,超声功率50%,超声时间180 s是最优的工艺参数。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氧化葡聚糖纳米粒粒径为178.7±0.01 nm,分散系数(PDI值)为0.056±0.03,ζ电位为-8.9±0.1 mV,纳米颗粒的收率为64.81%,芹菜素的载药率为3.69%(36.85 μg mg-1),包封率为55.27%。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负载芹菜素的氧化葡聚糖纳米颗粒具有良好H202敏感性。4、以Hela细胞为模型考察负载芹菜素的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MTT试验结果显示,负载其芹菜素的纳米颗粒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优于芹菜素原药。负载芹菜素的纳米颗粒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42.6μg.mL-1 芹菜素原药对Hela细胞的抑制效果低于负载芹菜素的纳米颗粒,其IC50值为50.3 μg·mL-1。细胞周期试验表明,芹菜素通过将肿瘤细胞阻滞在G2/M期,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芹菜素原药,负载芹菜素氧化葡聚糖纳米可以诱发更高水平的细胞凋亡。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负载芹菜素的氧化葡聚糖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综上,本研究以氧化葡聚糖为纳米载体,以芹菜素为活性物质,采用超声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负载芹菜素的H202敏感型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可被动的靶向肿瘤微环境,有望实现对肿瘤的靶向、高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