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y_s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属新发现种,在湖南省内和南方多省有分布,目前关于寒露林蛙的研究报道很少。由于其肉质鲜美,被人为乱捕滥杀情况严重,导致其野生种群数量日益减少。目前有部分山区农户尝试人工养殖,由于对其生物学特性了解不够,人工养殖技术欠缺,还未形成经济效益。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通过雪峰山养殖实验基地寒露林蛙人工养殖试验的观察和研究,对寒露林蛙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介绍了人工养殖技术流程,以期能够进一步了解寒露林蛙的生物学特性,规范和引导寒露林蛙人工养殖,为保护利用物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对养殖场建设方案提出了具体设计和要求。3个养殖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场最适宜海拔区间为500~800 m,养殖场周边要有良好森林植被环境;采用了符合养殖实际的产卵、孵化、蝌蚪养殖三池合一的场地建造模式,并在养殖场内外层圈围防止敌害入侵和逃逸,养殖池内采用营造植被的养殖环境设计。2.介绍了人工养殖的技术路线和流程。系统阐明了蝌蚪养殖密度、饵料选择、投放时间和方式、水温控制及蝌蚪期疾病防控和日常管理等技术。越冬前蝌蚪投喂植物性饵料,越冬后投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以青蛙全价饲料培养适口性。低温减少饵料投放量,通过控制蝌蚪饲养池水深来调节水温安全过冬,冰冻时注意破冰防止缺氧。3.对变态初期幼蛙、商品蛙养殖和食物驯化方式进行了阐述。通过铺设稻草或枝叶辅助变态幼蛙上岸,使用2龄黄粉虫作为幼蛙开口饵料,采用黄粉虫、青蛙全价饲料和黑光灯诱虫相结合的方式对幼蛙饲养。成蛙冬眠时藏匿于养殖池的枯枝落叶下或疏松泥土表层,通过增加枯草和树叶的厚度保证成蛙安全越冬。对幼蛙养殖出现死亡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和原因分析。4.初步研究了生长发育的规律。人工养殖寒露林蛙体重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特点,7~9月体重快速增长,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高峰分别出现在8月底和9月上旬。腿长、体长与体重的变化趋势一致,一龄寒露林蛙平均体重达16.72±3.87g;但体重、体型大小差异大,后期研究重点将尝试分级饲养和饵料驯化等技术。人工养殖寒露林蛙体重与头宽、胫长、腿长、体长之间相关性显著。5.对比分析了人工和自然寒露林蛙种群的肥满度。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无论是肥满度还是重长比,人工养殖的一龄寒露林蛙大于同龄的野生寒露林蛙,与野生二龄及以上寒露林蛙个体无显著差异。表明人工养殖种群个体性状指标优于自然种群,人工养殖能够实现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6.运用了循环农业的发展理念,从蔬菜或水果品种的选择、复合种养型养殖场建造、饵料供应等技术要点方面为寒露林蛙与蔬菜或水果复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技术探索,为不同的寒露林蛙人工养殖模式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SBBR工艺(序批式生物膜法)是通过向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添加载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使它既具有了序批式工艺的特点又具备了生物膜法的优点。本论文采用实际腈纶
<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在英式船屋的乐活主义中;在荷式船屋的康乐风情上;在德式船屋的潮流运动方面;你会看到西欧水上船
穆努什金在她的戏剧实践中引入了许多东方戏剧的形式 ,这在西方戏剧界里并不是件新鲜事。从 19世纪末开始 ,亚洲戏剧对许多欧洲导演就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如高伯、布莱希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
心血管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在高龄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大多有较长的治疗史。临床实践当中,以运用苓桂术甘汤为主加减配合适量利尿剂口服治疗70~91岁患者96例,可取得较好的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今年五月初,中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企业界风行一个新术语:价值(Value)。在此之前,从冰淇淋到小汽车的每一件商品都尽可能让人联想到奢侈、豪华和铺张。但是现在他们强调"价值"理念指导
中国的财政监督制度历史悠久,从周朝的宰夫到清代的都察府的御史,都是为统治者实行财政监督的官职。古代的财政监督中,以监督官员为主要对象,同时兼合了审计和监察于一体,对
<正>托马斯·莫尔的那由54个相互之间有农田相隔的小城市组成乌托邦中,一半的市民从事农业工作,每两年轮换工作;阳光明媚的太阳城,托马斯·康帕内拉认为那里没有贫富差距,没
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分子由一类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跨膜蛋白组成,其胞浆区段具有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的作用,因而在细胞的信号传导及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CD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