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2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初探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cysc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人口日趋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而作为这些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起始病变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AS的发病机制,对于发展中的AS防治策略有十分重大的意义。AS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脂质浸润学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以及损伤反应学说等,近年来多位学者在损伤反应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炎症反应学说,认为各种危险因素造成的动脉内膜损伤是AS的始动环节,而慢性炎症反应贯穿AS发生发展的始终。研究发现内皮细胞作为血管性疾病的第一道屏障与血液中的危险因素直接接触,其中ox-LDL(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是导致内皮功能损伤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受损内皮发生构象和生理学改变,分泌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招募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聚集,在受损血管局部放大炎症免疫反应,同时受损内皮细胞凋亡坏死,内皮屏障的完整性破坏,从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IL-22是Renauld等于2000年发现的一种免疫介质,它由激活的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特异性地作用于机体组织细胞,尤其是上皮细胞,而不影响免疫细胞功能。近期大量研究发现,IL-22在多种免疫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保护性或致病性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L-22可能通过增强角质化细胞增殖、促进急性反应期蛋白及炎性细胞趋化因子等表达导致皮肤银屑病损伤;在小鼠关节炎中,IL-22通过抑制胶原和IgG生成促进组织炎症;IL-22在流感性及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性肺炎中均参与介导了宿主防御功能;Sugimoto等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发现,IL-22能够改善肠道炎症。然而目前较少研究涉及IL-22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物学作用。2006年Chang等发现内皮、平滑肌细胞等心血管非免疫细胞也是IL-22的作用靶点;2010年Gangemi发现IL-22可能与慢性心衰病程相关。提示IL-22可能参与心血管系统慢性炎症反应。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我们推测IL-22可能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或平滑肌细胞等参与血液中危险因子造成的血管慢性炎症,甚至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那么,IL-2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它是否可以作为治疗靶点,协同其在老年人群高发疾病,如心衰,阻塞性肺疾病,脂肪肝,肠炎等中的作用,为人口老龄化带来福音呢?为了证实上述推论,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IL-2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疾病的相关性; 2)测定IL-22受体在人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等,筛选IL-22在ox-LDL致内皮损伤过程中可能参与调控的靶分子;4)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IL-22对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第一部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IL-22的表达情况我们通过RT-PCR检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IL-22mRNA表达情况,ELISA检测其血清的表达水平,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析IL-22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进一步了解IL-2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提供线索和依据。结果显示,AS患者外周血PBMC中存在IL-22 mRNA的表达。将CAD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后统计分析发现,脉管狭窄程度<50%的冠脉早期病变患者组IL-22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冠脉无狭窄患者组(P<0.01),且IL-22表达水平随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提示IL-22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存在负相关性,且其可能在冠脉狭窄早期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22浓度与TCHO、TG、LDL-C表达量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IL-22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我们的前部分研究表明IL-22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那么IL-22是否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它的高表达是否与AS的初始环节,ox-LDL所致的内皮损伤有关?基于这些疑问,我们首先检测IL-22受体在人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实验一IL-22受体在人血管内皮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ox-LDL刺激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RL1730),分别收集不同作用时间(0h、6h、12h、24h、48h)的实验细胞,提取总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22R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另一方面,使用PE标记的抗人IL-22R抗体对收集细胞进行胞外染色,检测其IL-22受体蛋白在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RL1730细胞表达IL-22R,且其表达量受ox-LDL浓度和刺激时间影响。100μg/ml ox-LDL处理CRL1730细胞24小时后其IL-22R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二IL-22对ox-LD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子表达变化影响上一部分实验验证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存在IL-22受体,且在ox-LDL刺激作用下呈动态变化,那么IL-22在血管内皮细胞尤其是ox-LDL刺激的内皮细胞上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们首先选择了7个与IL-22功能或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的基因COX-2,PGES,MCP-1,MMP1,ICAM,IL-6和Bcl-2利用RT-PCR及ELISA技术检测IL-22作用下ox-LDL损伤内皮细胞的相关分子表达变化情况,以此为切入点寻找IL-22的作用靶点,然后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加入IL-22后,ox-LDL损伤内皮细胞的Bcl-2和ICAM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实验三IL-22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Annexin V- PI凋亡试剂盒检测实验我们发现,加入IL-22可明显抑制ox-LDL刺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5);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发现IL-22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Bcl-xl和Bcl-w表达,而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P<0.05);最后我们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IL-22作用1-2小时细胞内STAT3发生磷酸化, 4小时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推测IL-22可能通过磷酸化STAT3,直接或间接上调抗凋亡分子Bcl-2、Bcl-xl和Bcl-w的表达,抑制促凋亡分子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发现IL-22与冠状动脉狭窄早期病变相关,且其对ox-LDL损伤内皮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尤为显著。IL-22可能通过调控受损内皮细胞的凋亡,修复受损内皮和维持其完整性,从而间接的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其他文献
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实验条件,通过两种常用电泳模式——区带毛细管电泳法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对6种苯甲酸类化合物的分离进行了研究,确立了最佳分离条
目的 :观察活血生肌类中药对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 (myosinheavychain ;MHC)及Ⅰ、Ⅲ型胶原 (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近年来,网络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站、微博、微信、QQ、抖音等交互传播方式已经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众面广,信息不确定性大,业已形成了全新的社会舆论格局。在这一新语境下,网络舆情常态化、事件扩散迅速化、公立医院传统舆情引导策略低效化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相互叠加,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公立医院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挑战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主要通过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公立医院网络舆情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左室心肌功能分析,探讨该方法在冠心病PCI术后短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入选201
目的探讨基于手机APP的社区戒毒电子系统在上海地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方法在上海社区招募40名社区戒毒人员及其对应的社工,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名,探讨电子系统
研究了加替沙星与亚甲基蓝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加替沙星的单波长显色、退色可见分光光度法及双波长叠加可见分光光度法。在pH2.5~6.5的酸性条件下,加替沙星(GATI)与亚甲基蓝(MT
目的探讨伏硫西汀改善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将105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研究组接受伏硫西汀系统治疗,对照组
近年来,高纯溶剂作为化学试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需求下迅猛发展。作为中国高纯溶剂的专业制造商,安徽时联特种溶剂股份有限公司自创建伊始,一直致力于高纯溶
[目的]通过家兔背驮式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利用肝移植模型行MEGX试验和AKBR测定,对比常规肝功能及病理结果,探讨不良肝移植术后早期肝脏功能储备的变化、影响因素.[方法]建立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