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维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维医证型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维医证型分布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从2018年1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塞诊断的病例及其一般资料、维医证型、相关理化指标等,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共225例病例,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维医各证型与相关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EH合并CI患者中,韭菜色胆液质型43例(19.1%)、涩味黏液质型92例(40.9%)、咸味黏液质型52例(23.1%)、血液质变稠型6例(2.7%)、烧焦沉液质型32例(14.2%),各维医证型出现频率大小排列循序为:涩味黏液质>咸味黏液质>韭菜色胆液质>烧焦沉液质>血液质变稠,以涩味黏液质型为主。2)EH合并CI各证型患者与性别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多于女性,而涩味黏液质型组女性患者比男性多。3)各证型患者平均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患者平均年龄大小排列顺序为:韭菜色胆液质>烧焦沉液质>涩味黏液质>咸味黏液质>血液质变稠,韭菜色胆液质型患者平均年龄最大。4)各证型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分布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和很高危组在涩味黏液质中较多。5)EH合并CI各证型患者与Hcy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涩味黏液质组患者较显著,各证型患者与其余理化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Hcy与涩味黏液质型患者有相关性(P<0.05),呈正相关。GLU与咸味黏液质型患者有相关性(P<0.05),呈正相关。HDL-C、Hcy与烧焦沉液质型患者有相关性(P<0.05),HDL-C呈正相关、Hcy呈负相关。结论:1)涩味黏液质型是EH合并CI的主要证型,EH合并CI各证型患者与Hcy水平之间有相关性,在涩味黏液质型组患者明显。2)EH合并CI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各证型患者中韭菜色胆液质型患者平均年龄最大。3)Hcy与涩味黏液质型有相关性,GLU与咸味黏液质型有相关性,HDL-C与烧焦沉液质型有相关性、均呈正相关,Hcy与烧焦沉液质型有相关性、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随着显示屏和光伏器件的快速发展,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由于它能同时具有很高的可见光到近红外光区的透过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SnO2、CdO和In2O3因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由SnO2、CdO和In2O3三种材料复合构成的薄膜,可能会获得SnO2薄膜在可见光范围的高透过率和低电阻率、CdO薄膜的高载流子迁移率和近红外范围的高透过率、In2
碲化铋自1954年以来就被大量研究,是目前广泛投入实际应用的热电材料。传统的热电器件在制造过程中会经历多次切削加工过程,该过程会造成极大的原料浪费现象。热电材料的力学
背景及目的由于人口老龄化,成人脊柱侧弯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主要症状以腰痛、下肢放射痛和间歇性跛行最多见。退变性脊柱侧弯患
重心有理插值计算量小、不存在极点,是逼近论和几何造型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两类Berrut有理插值在几类良距分布点上的逼近性质展开研究,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通过引入
作为与锂离子电池类似的电化学储能器件,钠离子电池由于钠资源的丰富储量和低廉的成本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开发高性能尤其是高工作电位的钠离子正极材料已成为钠离子电池发展和应用的关键,硫酸盐正极材料具有原料丰富、合成简单的优势,同时又具有较为突出的工作电位,在钠离子电池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高电位硫酸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展开了研究工作,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硫酸铁钠正极材料Na_2Fe(SO_4)_2,并对
为适应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和环保性的要求,本文用碱催化法制备了联苯二酚、邻甲苯酚和苯酚甲醛树脂,合成了生物基没食子酸环氧树脂和邻甲酚醛环氧树脂,以上述
为解决交通拥堵、建筑用地紧张等城市通病,高层建筑地下车库日益得到发展,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在减缓城市交通压力和用地紧张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比如车库底板中心处与角点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普遍的环境胁迫之一,已经成为导致大田作物减产的首要因素。我国棉花主产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棉田灌溉造成生态用水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棉花生产可持
高熵合金是金属材料领域一种划时代的合金设计理念,但合金理论和设计方法还很不成熟,尤其是合金相中原子在亚晶格上的占位行为等精细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尚需系统
通过计算机模拟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称为作物模拟)是一项在过去40年中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它基于作物生理学和生态学原理,将系统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引入作物科学,通过从作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