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消瘀止痛药外敷配合胸廓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rib fractures)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9年10月-2021年01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永川中医院骨科诊治的75例符合标准的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胸廓外固定和止痛的基础对症治疗之上采用消瘀止痛药外敷患处,B组则采用临床基础对症治疗。运用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消瘀止痛药外敷配合胸廓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rib fractures)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9年10月-2021年01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永川中医院骨科诊治的75例符合标准的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胸廓外固定和止痛的基础对症治疗之上采用消瘀止痛药外敷患处,B组则采用临床基础对症治疗。运用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情况(0分到10分,无痛到最痛);运用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Functional activity score,FAS)评估患者功能活动(从未受限到重度受限),临床疗效(Clinical efficacy)分为三级:痊愈、好转、无效。并对比各组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Adverse reaction rate)。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肋骨骨折数、肺部并发症(Pulmonary complications)发生率)经统计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表示两组样本具有可比性。经对比,两组的VAS评分、FAS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天,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第5天、第8天、第14天,试验组消瘀止痛药外敷治疗肋骨骨折的VAS评分、F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P<0.05,差异有意义。比较两组治疗8天后和治疗14天后的疗效评定,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经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消瘀止痛药具有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可以改善骨折部位的血运,促进骨折断端附近软组织的恢复,缩短疼痛时间,为后期骨折愈合起到基础作用。还具有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其他文献
背景:血清尿酸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关联,但不同的研究结果显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不一致性。因此,本研究探讨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方法:通过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VIP)对已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系统检索,以评估血清尿
背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在TIPS术后行LS治疗门静脉高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分析,包含6例TIPS术后接受LS的患者(TIPS+LS组)的和12例单独接受TIPS术的患者(TIPS组)。结果TIPS组和TIPS+LS组的5年累计支架通畅率(57%vs 40%,p=0.941)和5年累计
目的:通过分析RA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特征,探讨RA与甲状腺疾病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RA患者与59例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TSH,FT3,FT4,TGAb,TPOAb)及甲状腺超声参数(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可疑恶性结节),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甲功异常率、抗体阳性率、超声参数异常比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RA组与对照组间甲功异常率、抗体阳性率及超声提示弥漫性改变及可疑恶性结节均无明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而中医术语是中医药文化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三字格术语在中医中使用广泛,但研究甚少。本文以中医三字格术语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三种翻译方法和三种翻译技巧,或许能够为将来翻译实践提供抛砖引玉的力量。本研究从模因论角度出发,以《中医药学名词》(2004)、《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词典》、《汉英医学规范名词》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为语料,共收集筛选1
目的:1.分析腰椎峡部裂及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脊柱-骨盆及下腰椎影像学参数,探讨腰椎峡部裂及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影像学危险因素。2.描述正常成人的脊柱-骨盆平衡参数和下腰椎解剖参数,分析其相关性,并结合临床经验设计一种符合生理解剖的腰椎峡部修复椎板钩装置。方法:1.选择行全脊柱X线正侧位摄片的受试者97例,其中正常组(A组)34例,单纯峡部裂组(B组)21例,峡部裂伴峡部退变组(C组)23例,峡部裂型
目的:观察潜阳封髓丹对虚阳浮越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中医证候、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脂的影响,评价潜阳封髓丹对虚阳浮越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研究纳入的完整病例46例虚阳浮越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
目的:尽管左房大小对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具有一定预测意义,但仍有不足。本研究关注右房大小正常的阵发性房颤人群,旨在探讨以右房大小为参照构建的双房差异指数对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224名连续的右房大小正常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并成功进行了首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我们收集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由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构建双房差异指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显著改善了肿瘤患者的预后,但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AD)的患者因其潜在风险常被排除于临床试验及治疗之外,该人群能否接受ICIs治疗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对ICIs对患有AD的肿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1年3月期间有关ICIs治疗患有AD的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观
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导致伤口处理非常困难,这是困扰广大医务人员的一个难题。传统的伤口处理方法将伤口治愈与监测分开进行,即先进行伤口消毒后敷上药物进行治疗,再在定时换药时评估伤口愈合程度。这种处理模式不仅会对患者伤口造成二次损伤,同时因未能实时监控伤口愈合情况,可能导致换药不及时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在治愈伤口的同时对其愈合程度进行监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据此,本研究利用丝素蛋白(S
双向转录基因对是指相邻且转录方向相反的两个基因,这种基因组织形式最早是在研究单个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时发现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双向转录基因对普遍存在于人类、大鼠、小鼠、拟南芥、杨树、水稻和玉米等各类生物基因组中。研究者认为当双向转录基因对的两个转录起始位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000 bp时,这段DNA序列可称其为双向启动子。研究表明双向转录基因对存在共表达现象,功能上也有相关性。但是这些研究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