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府从1986年大规模地参与农村反贫困开发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村反贫困政策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一直影响着农村贫困率的变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转型期的中国贫困问题特别是当代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不仅是世界贫困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反贫困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从多层面、多角度来认识现阶段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和科学地设计农村反贫困政策绩效的评价体系,对于快速推进农村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反贫困政策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具有随意性、单项性、消极被动性等特征,尚未建立健全的符合国际反贫困惯例,并且适合中国当前国情的包括反贫困政策评价原则、政策评价标准、政策评价模式等在内的完整有序的政策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和评价体系,尽管关于中国政府反贫困政策及绩效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现阶段中国的研究都比较注重相关的定性分析和一般性的原则研究,而相关研究的定量分析比较欠缺,同时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客观、科学、稳定、全面的评价系统可以及时提供全国以及分地区的贫困规模、性质、特征、分布等信息,从而有助于改善反贫困项目的针对性和瞄准性,提高中国反贫困工作的潜力和成效,本文立足于云南省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实际情况,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一般性研究与典型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于科学、系统、全面、可操作性等原则设计云南农村综合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主要利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云南农村反贫困政策的综合绩效以及各构成系统的动态演进行测度和分析,在层次结构设计上将综合反贫困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划分为贫困基础、社会经济、人文发展以及生存环境发展4大子系统作为一级指标,再将各子系统拓展为19个二级指标来反映云南省历年的综合扶贫进程,实现对云南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综合绩效分析和评价,从而有助于有效地检验云南农村反贫困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为合理配置有限的政策资源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结合实证分析来反映目前云南省反贫困政策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尝试为决策者提供农村反贫困政策继续、调整或重新制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