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下的非遗手工艺创新设计生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振兴”和“再创造”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目标。从200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始到现在,无论是政府投入、学界关注、群众参与还是关联的产业规模,“非遗热”持续15年升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非遗手工艺的文化生态除了传承人以外,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政府、研究者、现代设计与艺术从业者、文旅产业经营者、消费者等参与主体。面对社会转型下不断变革的社会文化技术生态,非遗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面临着更复杂的选择与考验,出现了语义、功能与情境转化,呈现出差异化和多元化的生态。在此背景下,学者须从更加整合化、系统化、动态化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厘清非遗手工艺的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生态要素和设计参与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协同创新方法,在设计参与的多元路径下,构建推动非遗手工艺创新的认知理论和方法体系。本研究来源于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从2009年持续开展的“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依托于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全球化、智能化引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生态体系建构研究》,以非遗中的“传统手工艺”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为设计参与非遗手工艺的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与现代价值转化提供新视角、新思路与新方法。本研究依据“价值层—认知层—方法层—实践层”的总体思路来进行展开,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在价值层,挖掘社会转型下非遗手工艺的核心价值。首先,对非遗手工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变革进行阶段性梳理和分析,从而提出手工艺所面对的复杂问题与矛盾;其次,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等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建立非遗手工艺的研究现状知识体系,进行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和对比分析,形成非遗研究的文化视域;再次,基于侗族剪纸、彭州白瓷和藏族雕版印刷的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形成“从身体记忆到内生创造力、从分散异构到系统组织力、从文化间性到协同创新力”的价值进化过程,为本研究奠定价值导向基础;第二,在认知层,提出非遗手工艺文化生态的要素与构成。首先,对文化生态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进行梳理,从“概念衍化—价值内涵—保护传承”三个层面来探讨非遗本体与生态的关系;其次,基于作者在夹江造纸村和道明竹艺村所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分析手工造纸和竹编工艺的文化生态现状和设计参与方法;再次,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归纳提出非遗手工艺文化生态的“两层次与八要素”,分别是本体层(主体、空间、技术、表征)和环境层(政治、产业、服务、资本),为系统地、整体地、动态地认识非遗手工艺提供认知框架;第三,在方法层,提出数字化转向的创新设计生态。根据“解构—重构—表达—再生”的路径,构建了由“文化形态与社会功能的多元化—多元主体参与的文化空间建构—公共服务与文化自信—文化资本与产业驱动”所组成的非遗手工艺创新设计方法体系。通过该体系的构建,将设计参与非遗手工艺创新转化中的方法和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和重组,贯穿了从地域文化资源到全球共享价值的创新流程,并通过“地域振兴”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为数字化驱动的、设计参与的非遗手工艺的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提供了方法体系参考;第四,在实践层,通过非遗社区的创新设计生态构建来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体系。从2014年开始,作者持续扎根非遗社区进行本体价值、设计方法和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设计与社会创新实践经验。本研究从“手工生产生态—工业生产生态—数字智能生态”的路径来对非遗社区的创新设计生态进行构建,不仅验证了非遗手工艺创新设计生态的可适用性和可持续性,也提出了乡村振兴中的内生动力和发展中的非遗生态保护区的政策建议;第五,总结与展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非遗手工艺的发展要素共同构成了融合共生的文化创新生态;在设计的参与和转化下,非遗手工艺的价值被不断放大;需要建立非遗手工艺文化创新生态机制,推动非遗在“历史—当代”与“地域—全球”双向维度上的融合发展。展望未来,非遗新生态的可能性包括数字工匠与文化创客、场景创新与感知融合、数字文化共同体等。总体看来,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知识图谱与信息可视化、田野调查与问卷调研、系统分析与跨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从设计参与的视角,提出了非遗手工艺的核心价值、文化生态要素、创新设计生态等观点,归纳了非遗手工艺的三种文化创新生态,提出在手工生产、工业制造和可能的智能与生物技术创新过程中,设计参与手工艺创新的目标与价值主张差异、技术路径和挑战,为挖掘核心价值、激活内生动力、活化文化资源、赋能多元主体、构建文化共同体等目标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认知路径和方法体系。
其他文献
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体系中,数学是重要程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数学的成绩往往会对学生的总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大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十分有必要。要想有效增加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投入力度,教师需要关注校本作业设计的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促使校本作业的设计能够真正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目的,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本文就具体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上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很多教育者提出运用新的电子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发展,相关专家认为,电子技术移动学习能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期刊
在锂离子电池中通过固相反应合成WS2/C复合负极材料。实验结果证实,WS2/C复合负极材料呈片层状结构,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较高,有利于锂离子在片层间的脱出和嵌入。碳复合后,二硫化钨纳米片的层间距保持0.63 nm不变。复合的碳材料附着在硫化钨纳米片层交接处,起到良好的导电作用,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复合10%C的负极材料性能最好,整体放电比容量高于未添加碳的负极材料,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
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延续和巩固,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仍有不合理的现象存在,在双减的新时代要求之下,教师有必要攻克这些难题,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正>作业是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设计、布置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教学任务,应该讲求科学性、合理性。那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呢?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作业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和具体策略。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会议
<正>荒草及腰的山坡上,小女孩手指轻抚着花朵、草尖儿,迈着欢快的步伐在坡顶驻足,张开双臂学苍鹰展翅翱翔。群山层峦叠嶂,与云海蓝天连成一片,广袤辽远,预告着小女孩海蒂的新生活。《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斯比丽的小说,选取了小女孩海蒂一段颇具戏剧性的经历,讲述了失去双亲的海蒂被姨妈送到离群索居的古怪爷爷那儿,凭借真诚善良感染他人,也实现自我生长与成长的故事。奇趣连绵、自由明快的阿尔卑斯山区
期刊
<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生产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对于教育行业而言,学习压力和学习竞争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对此,我国以“双减”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行业的现状,尤其对小学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模式中,
期刊
<正>作业起着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辅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然而,很多小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出现兴趣不足、学习压力过大或个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等问题,继而导致完成课后作业积极性不强的问题,无法发挥作业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双减”政策的落地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改革方向,教师需要积极结合“双减”政策,
期刊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既重要又难学的科目,传统的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和作业形式不能达到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更符合学生发展的作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论文在"双减"背景下指导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如何更好地进行,供大家参考。
<正>在教学“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体现出了多元化与探究性的特征,强调不但要减少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抵触心理,同时还要契合小学生当前的思维特点与认知水平,引领其通过数学视角来有效认识生活中的不同事物。因此教师在看待教学“双减”政策的提出时,不能单纯将其理解为一道“减法”问题,需立足于教学“减负增效”的视角,思考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如此才能在减少学生课后作业时间的同时,也有效调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