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实现论——从制度维度来探讨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_h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人的眼里,正义是一个过于空泛的理念,甚至认为正义根本就是空洞无物,毫无意义的术语。因而尽量避免去谈论正义问题,或是用模棱两可的言辞和貌似公允的态度回避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正义太抽象了,其实,我们只要用哲学的思辨和日常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正义问题就成了一个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问题。 正义问题与人类社会如影相随。正义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鲁滨逊与世隔离是不存在什么正义与非正义的,只有他和“星期五”在一起,才开始正义的萌芽。社会由人构成,人是社会的主体,只有当每个人的绝对社会主体地位的确立,才能以人为中心,正义的探索才真正走向普遍的实践,成为现实的价值导向原则。人的生命需求的满足使人人都必须走近他人,组成社会,没有只享有权利,而另一些人只有责任、义务,正义需要人成为人,将人当人看,与此同时,把自己当人看并使自己成为人。 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理想的首要价值。人类的不断进化,使人类产生了良知、正义感之类的情感。从某一时刻起,恃强凌弱就难以获得人们心理情感的认同,而侠义之道就在不同文化中获得了广泛的共鸣响应。譬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在人的生命内部趋向于正义的心理倾向。正义是道德的价值基础,它引起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的思想家们的努力探索。从古希腊到当今的思想家们,都试图给人们找到一条通向正义的普遍道路。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正义的应然是与实然之间都存在不尽完善的现实差距。 对正义的探索成为读书人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动力;对正义的实现成为有志于改造社会、为民请命的志士仁人的历史使命;成为社会工作者探索科学奥秘的科学课题。本研究是受先驱者的鼓舞,对正义问题的探索舍弃不下。抱着对正义实现的虔诚,对正义实现做一些探讨,其重点放在社会制度正义上面。试图通过民主、法治、公平与效率、自由等方面来探索正义。本文认为要实现正义,民主是前提,法治是保障,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是正义的体现,自由的全面发展是结果。这种探索无论理论上看或实践上都很有限,望行家给予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这篇论文主要阐述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并试图通过研究林罗山的神儒合一论、排佛论、排耶稣论、历史观、政治观等,全面把握日本德川幕府初期的儒学思想。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着铁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摆脱自身的内在矛盾,其外壳必然被炸毁从而走向灭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一
基于高温风洞实验台,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机械振动机构对振动平板单孔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吹风比在0.4~1.8范围内,静态以及振动状态下的气膜冷却效果,并分析了
本文对老子和谐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文章对老子和谐思想体系进行了比较详实的归纳,结合我国国情,对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现实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与远距离消纳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地区和国家能源与电力发展的新格局,也被看作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形式.这种格局对电能的多点并网、
期刊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号夫山,因避祸改名,是明代仅次于李卓吾的异端思想家。李卓吾作《何心隐传》称其为“圣人”。何心隐在《明儒学案》中被归为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然而,无论
我国古代不自觉的讨论过逻辑问题的人很多,但是能像公孙龙这样形成相对完整的逻辑思想体系,并且能够通过逻辑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家却少之又少,本文将以公孙龙留下的著作《公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叙述整流机组电流波动失控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单一线路改善功率因数的方法.
张履祥,明末清初儒学家,浙江桐乡人,世称“杨园先生”,他师承刘宗周,但后人基本认为其学说是程朱一系的延续。 论文以二条线索来展开论述,一则是儒家的本怀,二则是杨园的学术,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