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系统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密钥生成和存储技术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cis2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系统是由瑞典理论生物学家、植物学家Aristid Lindenmayer提出的一种形式语言文法,具有并行重写的特点。1986年,Salomaa等人通过对L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L系统的公钥密码体制。基于L系统的公钥密码体制建立在同态的迭代上,其陷门函数的设计突破了主流公钥密码体制中基于数论难解问题的理论框架,把陷门建立在形式语言理论的词析问题上。 论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同态的迭代以及L系统正规语言文法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基于L系统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然后重点讨论了该公钥密码体制在实现上的两个难题——密钥的生成和密钥的存储。在密钥生成方面,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前缀码的生成算法,该算法能高效地构造出具有强向后确定性的DTOL系统,在此 DTOL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翻译同态,从而完成私钥的生成,最后根据所生成的私钥进一步生成公钥;在密钥存储方面,文章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前人所采用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k-adic表示法和配对函数的转换方案,把密钥中的码字表转换成大整数来存储。 最后,文章总结了基于L系统的公钥密码体制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其他文献
近几年,网络攻击日益频繁,攻击方法层出不穷,对安全防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安全技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面向攻击防御上存在着很大缺陷,入侵防御系统(Intrus
机翼是飞机产生阻力与升力的主要部件,对飞机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翼型的气动外形与飞机的巡航速度、起飞与着陆稳定性、失速可控性和操纵反馈品质等都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模型ABAC在信息安全领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比于其它常用的访问控制模型,ABAC在访问粒度、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方面更有优势,这使得其策略表达力更强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自提出之后,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软件开发模式和解决软件危机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软件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软件质量的高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功能性纺织品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在纤维领域,纱线领域和织物领域都展开了广泛的研究,通过多个学科的交叉合作,构建了不断
XML的全称是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识语言)。XML是标准的通用标记语言,它的半结构化特性、良好的可扩展性、自描述等特性使它正迅速成为一种与技术无关的数据交
错误定位是整个软件调试过程中最耗时最困难的部分,错误定位过程中的任何改进都可以大大降低软件成本。传统的错误定位方法一般是利用开发工具手动地设置断点,不但耗费精力,
基于IP的语音技术(Voice over IP,VoIP)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的Internet商业化革命和网络融合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通信技术。由于其和传统的PSTN电信网相比,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