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冲击道路生态化改造模式研究——自然排水机制的优势及在我国之应用前景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37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建设是近年来为缓解及避免大规模激进城市化的不良效应而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城市和社区建设理念。生态概念作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在各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转化为人力可掌控的发展体系,并在人类的探索中得到不断的充实,作为一套动态的、不断完善的标准体系指导着各项建设活动。在全球气候变迁的局面下,生态地发展既是目标,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各国家和地区因地制宜地在区域、城市、社区、道路及建筑等多种尺度的规划和设计中,探索着自然-社会-经济多维利益平衡的有效途径。其中,道路是串联城市间及城市内部各级各类功能与分区的重要连接手段,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最密集的空间投影,同时也与城市其他多种功能网络具有极高的重合度。因此道路的生态性是城市和社区整体生态性的重要影响和决定因素。   世界各国家地区在自身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以及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情、国情。寻找适合于本土的生态建设手法,是成功实现生态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更是生态发展本身所提倡的理念精髓。对于基础薄弱、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国来讲,一套低冲击、低成本、高效能、多效益的生态建设策略,是最需要的,也与可持续理念的最高境界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本文将以当前世界较为先进的低冲击道旁自然排水开发模式为研究课题,在汇集与分析经典案例的基础上,提取其实质性工作原理,论证其多重生态优势,并在对我国特殊国情进行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将该模式引入我国城市建设的可能性及可能遇到的特殊限制条件。最后,以天津地区为例,提出一套适合于我国本土的道路自然排水技术手段和推行策略。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大都市区化发展中,土地配置表现出强烈的“二元化、双轨化”特征,由土地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本文重点关注的珠三角地区,大都市区发展体现出了城区“
适应性再利用就在于为历史建筑引入恰当的功能,并做到“旧”与“新”在转化过程中能够和谐共生,即做到对“旧”的保护,延续其寿命,又能使“旧”得到新生,适应“新”的需求。
青年旅舍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我国青年旅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自1998年引入我国以来,从无到有,如今迅速发展至全国。我国青年旅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从“管理法”向“控权法”的转变,即强调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明确“经
城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内在文化,所以创造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对一个城市来说意义重大。目前在国内城市色彩及其景观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虽已引起有关
学位
作为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的典型代表,研究桂林山水城市的景观对于山水城市理论体系中景观塑造以及新时期桂林城市景观设计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山水城市的景观由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住宅设计是从“建筑学”或者说是从“建筑师”的立场来探讨住宅有用性的学问。而住宅的适应性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从住宅“使用者”的立场来分析住宅舒适
面对全球城市环境危机关注的背景下,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对于进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   本文通过国内外城市景观规划对自然景观资
建筑创作中如何增加的空间丰富性,生动性和艺术性,以唤醒人们由于传统建筑空间单调而失去的乐趣感觉,使流动和居停于建筑空间的人们从对非功能空间的设计思考中体会到建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