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 的]通过检测产妇产前、产后出血时及产后的凝血、纤溶标志物指标结合常规凝血指标以探究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方 法]纳入2019年08月~2020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剖宫产500mL≤产时出血量≤1000mL的产妇60例进行不同时间点凝血功能比较,纳入其中20例产妇进行不同时间点纤溶指标比较。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妊娠期体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通过检测产妇产前、产后出血时及产后的凝血、纤溶标志物指标结合常规凝血指标以探究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方 法]纳入2019年08月~2020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剖宫产500mL≤产时出血量≤1000mL的产妇60例进行不同时间点凝血功能比较,纳入其中20例产妇进行不同时间点纤溶指标比较。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妊娠期体重增长、怀孕天数、住院天数、住ICU天数、妊娠期相关并发症),产时出血量,出血原因(胎盘因素,宫缩乏力,产道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缩宫素用量,术中输血率,产后出血相关并发症,子宫切除率及死亡率。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24h(T2)抽血送检血常规、凝血功能,同时选取其中20例产后出血产妇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24h(T2)时刻抽血,留取静脉血标本通过低温(4℃)离心(2000rpf,10min)以后留取上层血清送检,使用ELASA法检测纤溶指标Plasmin、PAP、PAI-1、F1+2。EXCEL 2013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采用SPSS 23.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正态性分析用Shapiro-Wilk检验验证)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值(四分位数间距)即M(IQR)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即n(%)表示。血常规、凝血、相关的纤溶指标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进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8.0绘图软件对数据进行绘图及相关统计分析。[结 果]1.在本研究中,产后出血病因中子宫收缩乏力产妇有24例(40%),其次为胎盘因素共有7例发生(11.67%)。2.在本研究中产后贫血发生率较高,发生产后贫血的产妇共有38例(63.33%)。无凝血功能障碍发生,均未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均无死亡病例发生。3.在本研究中,与T0比较,60例产后出血产妇HB、PLT均在术毕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最低值均在70g/L以上,未达到输血要求,PLT最低值均在80×109/L以上。凝血指标PT、APTT均在术毕延长,但均在正常对照值1.5倍范围内。INR在术毕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INR未超过正常值1.5倍,变化幅度无临床意义。TT在术毕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T值变化幅度较小,无临床参考意义。FIB、AT-Ⅲ均在术毕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T0 比较,20例产后出血产妇F1+2在术毕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T1比较,60例产后出血产妇PLT在产后24h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APTT在术后24h又开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AT-Ⅲ均在术后24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NR、TT以及F1+2术后24h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在本研究中,与T0比较,60例产后出血产妇DD、FDPs在术毕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产妇PAP在术毕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1和PL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DD、FDPs在术后24h又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产妇PAP、PAI-1和PLA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5.在本研究中,60例产妇中术毕FIB较术前降低的产妇有56例,其中FIB降低幅度<1g/L的产妇有26例(46.43%);降低1~2g/L的产妇有24例(42.86%);降低2~3g/L的产妇有6例(10.71%),有1例患者术前FIB值为4.14 g/L,术毕FIB降到最低达1.94g/L。术毕时,FIB与AT-Ⅲ呈中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0.532,P<0.001)。[结 论]1.常规凝血指标PT、APTT、FIB、DD、AT-Ⅲ及FDP结合F1+2、PAP评估凝血及纤溶功能更全面。2.产前高凝比产后高凝更明显,产后纤溶系统的激活比产前更明显。3.孕产妇剖宫产PPH病因中宫缩乏力居于首位,产后贫血发生率高,及时采取减少出血的有效措施意义重大。4.产后以及出血难以控制时有必要监测FIB的变化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孕产妇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832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分娩时和产后两小时内出血量分为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组和非PPH组,对
[目的]通过检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TLR4、IL-35水平,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同疾病程度血清中TLR4、IL-35水平变化与病情轻重程度有无相关性,旨在寻找预警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更客观可操作性强的指标。[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MPP组58例,重症MP
[目的]本研究为分析胎位不正患者孕期经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的母婴结局,分析外倒转结局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远期并发症,改善围产结局提供依据。同时探讨瘢痕子宫孕期行外倒转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总量18642例,胎位不正的产妇758例,占总分娩量的4.07%。胎位不正的产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治疗方式在Ⅱ、Ⅲ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中的治疗效果,探讨Ⅱ、Ⅲ型CSP的最佳治疗治疗方式。[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Ⅱ、Ⅲ型CSP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X、Y、Z三组。X组患者治疗方式为药物(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超声引导下清宫术,Y组患者治疗方式为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原体情况,为早期识别及干预治疗晚发型败血症提供指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极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分为两组:LOS组和对照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
[目的]探讨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女性盆腔脏器脱垂量化分度的影响,得出POP的相关危险因素与POP-Q(Ⅰ-Ⅱ度)和POP-Q(Ⅲ-Ⅳ 度)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一科、妇科住院的POP患者398例,所有患者查体时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泌尿妇科医生使用盆腔脏器脱垂量化
[目的]1、探索人和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是否一致,并鉴定细胞类型是否为所需细胞。2、观察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培养后阴道上皮细胞损伤情况。3、研究不同Sap酶活性的白假丝酵母菌对阴道上皮细胞表达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4、比较人和小鼠阴道上皮细胞表达NLRP3炎性小体及其诱导分泌的细胞因子趋势是否一致。[方法]1、获取人和小鼠阴道上皮组织后,进行体外细胞培养,使用DispaseⅡ酶及胰酶分步消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 ART)助孕过程中高龄不同反应人群中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对外周血及卵泡液中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ART结局的影响及探讨IGF-1水平与卵巢反应性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结局之间的关系。为高龄妇女助孕过程中
[目 的]免疫调控紊乱是新生儿HIBD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脑内多种细胞,如Ns、AGs、OLs和MGs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参与由HIBD引起的神经炎症反应,但机制不清。宿主防御肽Cathelicidins是最重要的天然宿主防御肽之一,CRAMP则为小鼠体内表达的唯一 Cathelicidins宿主防御肽家族成员,具有免疫调控和维持免疫稳态的功能。目前的研究表明,它通过与核酸结合参与人体多种疾病的炎症
[目的]阴道微生态正常情况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一般不致病。妊娠期由于雌激素增多、免疫降低等导致阴道菌群紊乱,从而引发生殖道感染的出现。孕期生殖道感染将会引起各种炎症,容易引起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等,增加母儿不良妊娠结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越来越多的在临床得以应用。本课题拟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阐明妊娠期阴道菌群变化及其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从而对孕期阴道微生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