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批评视角下的《二手烟》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rr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硕士论文从小说的叙事策略出发,借鉴犹太传统和大屠杀文学创作所体现的犹太伦理,旨在揭示西恩·罗森鲍姆在其作品《二手烟》中所体现的伦理诉求.小说的片段叙事和交错的时空安排让过去与现在有更清晰的对比.在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下,作者同时赋予主要人物视角。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是多面和饱满的。人物的塑造不只体现犹太人的生活状况,也体现作者的诉求。犹太人应保持对犹太伦理的信心,特别是对个人责任的认同。通过表现对犹太人悲惨历史的不同态度,并安排秉承犹太伦理的人物拥有更明智的人生观,作者也倡导犹太伦理的回归.因此,本文从作者的主要叙事策略出发并结合叙事背后的伦理诉求,借鉴犹太伦理,并结合文化方面的一些文本分析,旨在突出作者的伦理诉求,更清晰地再现小说的伦理色彩。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探讨大屠杀文学,并简要介绍西恩·罗森鲍姆及《二手烟》.  第一章主要分析作者基于伦理诉求的叙事。基于伦理意识而进行的多重视角的安排和多方位的人物塑造不仅让读者对人物能有客观的判断,也让读者对人性的不完美有更深的反思。另外,交织的时间和纵横的空间在体现小说的伦理色彩上也表现很突出.  第二章主要讨论小说的责任伦理主题。犹太伦理主要来源于融于日常生活中的犹太教教义。大屠杀之后的犹太人面临着信仰危机、精神创伤等问题,人与人之间缺少应有的责任感。追溯犹太思想和传统价值观,本章揭示了后大屠杀世界里传统犹太价值观的淡化,并通过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批评,在文本中凸显责任的回归的意义。因此,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继续探讨《二手烟》中责任意识回归的现象.在小说的结尾,大屠杀幸存者坦诚对待自己的过去,纳粹战犯也做出了忏悔。幸存者的后代也在自己的探索中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过去。他们不能拒绝接受历史,更不能逃避过去,而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最后,本文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探讨作者伦理诉求和小说伦理色彩的积极意义。大屠杀文学至少能警示人们:类似犹太大屠杀这样的历史悲剧不该重演。
其他文献
这篇硕士论文旨在分析美国犹太作家哈伊姆·波托克的小说《阿舍·列夫的礼物》中绘画艺术与犹太文化的冲突与和解,通过分析犹太文化对绘画艺术的排斥态度的由来、绘画的意义以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其特有的科技语言在近几十年引起各领域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普及和学习科学,目前学界已存在许多规范的和不规范的科技
大多数中国人通过学校教育来学习外语。因此,国内关于焦虑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的早期研究关注的是外语学习者在课堂上的焦虑,而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是Horwitz等人在1986年设计的
美国虽然提倡自由开放和制度创新,但是它却是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发达国家。美国没有国教,它有着政教分离的传统,但是这个分离是“政治与教会”的分离,不是“政治与宗教”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