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风景林是城市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态体系中重要的子系统,是现代城市和现代林业的共同标志。本研究以三明市梅列区北山生态风景林为对象,在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开展有关生态风景林评价与营建方面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树种配置、经营管理等技术措施,试图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生态风景林研究体系,对整个三明市,以及我国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的生态风景林建设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生态风景林的概念范畴与理论体系。(2)生态风景林外业调查采用样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宏观上对北山所在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状况获得整体感知;微观上对现有林地的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立地条件、生境特点等获得量化结果。同时,广泛收集资料,作为科学合理评价与建设的前提和依据。(3)在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风景林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表明视觉景观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游憩功能、区位条件等四个方面能较全面准确地衡量北山的景观、生态质量现状,作为一级指标,构建结构模型,评价结果由综合评价指数反映。评价结果:三明市梅列区北山生态风景林质量整体较差,按顺序A区>C区>B区。(4)根据调查与评价结果,北山现有林地存在林相单一,马尾松比重过高,阔叶及彩化树种少,林下地被物贫乏、林分结构不合理,群落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而北山地处城市景观边缘地带,是进出三明的门户,景观敏感度高,交通便利,视线通畅,区位条件较好。(5)根据北山的林地现状,开展生态风景林营建技术的研究,旨在美化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完善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创造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研究内容包括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群落构建、营林技术等四个方面:北山生态风景林规划,采用三带三区两线的空间布局,将生态风景林与沙溪两岸的滨河园林绿化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以面为主,点线穿插,点、线、面结合的复合型生态网络体系与空间景观格局。北山生态风景林树种选择,以现有马尾松为主的森林植被为依托,重点增加具有明显观赏性、抗性和稳定性的乡土阔叶树种、彩叶树种、防护树种、卫生保健树种的配置,以减少林业病虫害,形成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季相风景林景观。北山生态风景林群落结构设计,模拟植物群落的自然发育轨迹,进行群落结构生态优化设计,使马尾松针叶林逐步向由多种乔、灌、草、藤本等组成的地带性复层针阔叶混交林群落演替,以营造后期完全遵循自然循环规律的“少人工管理型”“近自然植物群落”。北山生态风景林营林技术,避免大面积皆伐,因地制宜地采取抚育间伐、补植套种等人工措施促进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并初步探讨了苗木种类、规格、树种替代、栽植技术、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与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