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雷达干扰感知实现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er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干扰技术的发展,新型干扰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跟踪雷达的工作性能,如何进行准确的干扰对抗成为当前跟踪雷达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干扰对抗必须对干扰特性有充分的了解,但是现有跟踪雷达装备的干扰感知能力较弱,无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抗干扰措施,难以达到最优的干扰对抗效果。为了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跟踪雷达干扰对抗性能,保证雷达对于目标的信息测量以及航迹跟踪能力,本文结合雷达的工作特点以及干扰信号的产生机理,对跟踪雷达的干扰感知方法及其硬件实现进行了研究。现有干扰感知技术主要集中在不同变化域的特征提取以及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研究,虽然各类研究层出不穷但多存在计算量及适应性的限制,不能满足跟踪雷达应用的需求。本文将根据跟踪雷达不同工作状态下干扰场景的差异,将雷达干扰感知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问题分为搜索和跟踪两种模式,并针对低信噪比下干扰识别率低的情况对干扰干扰感知算法进行改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研究了雷达干扰技术的理论基础,分别对跟踪雷达搜索和跟踪模式下的干扰场景进行建模分析。根据跟踪雷达的工作特点,明确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干扰信号类型,对搜索模式下的噪声调频干扰、距离多假目标干扰、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和卷积噪声干扰以及跟踪模式下的拖引干扰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仿真研究了干扰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特性,为后续干扰感知算法的研究奠定基础。针对搜索模式下的复合干扰类型,本文结合数字阵列雷达的特点,首先利用空域信息对压制干扰进行识别和抑制,之后通过特征参数提取的方式完成对欺骗干扰类型的识别,并针对常规特征提取方法干扰识别率低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干扰识别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欺骗干扰的识别效果。针对跟踪模式下的拖引欺骗干扰,本文借鉴图像处理的方式对多个脉冲联合的回波数据进行干扰特征提取,并利用决策树分类器完成干扰的分类和干扰识别效果的验证。跟踪雷达干扰感知算法的硬件实现过程中,本文重点研究了决策树分类器的实现、多核设计和数据传输模块的高效实现。首先介绍了跟踪雷达的硬件架构和干扰感知实现的方案设计。接着对干扰感知算法中压制干扰的存在性判断、干扰信号特征参数的计算以及决策树分类器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针对干扰感知实现过程中数据处理的实时性问题,研究了基于TMS320C6678的多核设计和EDMA3数据块搬移的优化算法。最后结合仿真数据对干扰感知算法功能进行了验证,表明该算法可以满足方案设计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中国建设为制造强国的百年目标,推动制造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
学位
学位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集约利用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加剧,土地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使人们对我国目前土地开发利用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清楚得意识到土地集约利用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有助于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在总结了国内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碳市场通过碳定价控制减排,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因而受到包括中国在内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2013年6月以来,我国先后成立深圳、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湖北、重庆七个试点碳市场,并于2017年12月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为进一步了解碳市场发展现状,发掘碳市场运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积累的成功经验,形成中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理论依据,需对碳市场成熟度
聚类分析是实现数据集分类的处理技术,能够解决无标签样本的分类问题,已被广泛应用于股票的量化交易、计算机信息安全、生物信息以及自动驾驶和图像识别等领域研究中。密度峰值点快速搜索聚类算法(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思想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具有参数设置需求较少,同时执行速度较快等特点。但DPC算法也存在一
为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创新力,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汉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汉语习作教学是少数民族学校进行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阶段民族学校汉语教学的重难点。汉语习作不仅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巩固汉字的识记与书写、锻炼汉语阅读能力以及汉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汉语思维能力以及汉语综合运用
近几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推动了对可穿戴天线更深入的研究与设计。可穿戴天线应该具备小型化的特点,同时要求性能更稳定,不随人体的活动和外界条件变化而改变。考虑到可穿戴天线离人体很近甚至与人体接触,必须降低天线对人体的辐射以及人体复杂的介质环境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可穿戴天线的设计方法及结构原理之后,设计了两款可穿戴天线。1.设计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类网络服务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们的通信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每天有数以亿计的网络用户通过公共网络环境进行数据通信,浏览网页、观看视频、传输文件信息等,与此同时产生了海量的数据流量。然而,在公网环境下存在一定数量的恶意攻击者和服务商,对用户产生的数据流量进行非法审计、分析。传统的数据加密技术不能阻止攻击者对用户通信流量的分析,这会造成用户通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智能生活时代,对于移动定位位置信息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相关研究表明,人们一天中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在进行室内活动,室内位置信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显得愈发重要。为满足人们对室内位置信息日渐增长的需求量,室内定位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其中,WiFi指纹定位技术以其低成本、高精度、易实现的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但是,鉴于存在室内环境复杂、WiFi指纹采集量大、信号不稳定等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