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轻骨料混凝土在钢筋混凝土梁中的应用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是利用陶粒与碎砖为主的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拌合成的一种新型特种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不但可以减小现代优质骨料缺少带来的压力,还可以减少城乡区域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建筑物的自重。为了研究再生轻骨料混凝土在混凝土梁中的应用性能,本课题以陶粒和经过处理后的砌块、废砖作为混凝土的骨料,通过调整配合比,设计了1根普通混凝土梁L1和6根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梁L2L7的受弯性能对比试验。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借鉴已有的普通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结合课题组研究的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对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进行了回归拟合,为后期再生轻骨料混凝土强度、裂缝和变形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2)通过对试验梁L1L7的受弯试验过程的描述,详细介绍了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梁上裂缝的产生、开展情况,百分表数值变化情况以及试件最终的极限破坏状态。总结出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的受弯过程相似,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弹性工作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试件破坏阶段。以试验梁L3最终破坏以后的裂缝开展分布图为例,总结了试件在试验过程中裂缝的开展分布情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始裂缝阶段、裂缝充分发展阶段以及裂缝突变阶段。同时,结合各试验梁材料的不同,对比分析了本文7根试验梁受弯过程中挠度、裂缝开展情况的差异性。(3)在普通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对矩形应力等效系数?1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拟合,得到二者之间的线性分段关系,从而得出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将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得出的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属蔷薇科蔷薇属果树,其果实富含维生素C、酚类、黄酮类、三萜类等营养及活性物质。由于果实的生长发育受季节及气候条件的影响,通过离体培养探索
目的:旨在探讨原发性老年高血压(Elderly Essential Hypertension)患者血清簇集蛋白(Clusterin)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为病例组,男女各45例,年龄平均(70.77±6.50)岁,并设同期门诊查体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共52例,其中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
油茶作为海南省近几年大力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和朝阳产业树种,对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但海南油茶实生树群体中开花不育现象普遍存在,这是目前制约海
研究背景恶性高血压肾硬化是肾脏疾病中的急危重症,也是引起和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情进展快,肾功能急剧恶化。临床常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130mmHg)、肾
核电站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其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不可估计的。虽然核电站的选址非常严格,发生高强度地震的可能性较低,但是核电站经历超设计地震动作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故在核电厂的安全设计中,核电站的抗震性能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场强震过后往往伴随着许多的余震,而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主要考虑的还是单一地震,大量的震害实例表明,经历过多次地震作用的建筑物的破坏状态要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流域水文过程变化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万泉河流域地处热带季风海洋湿润气候区,热带森林资源丰富,有重要的涵养水源功能,同时,该区域自然灾害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en origin,FUO)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很多情况下难以辨别发热的病因,国内外有许多文献对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进行了统计
目的:研究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行为能力、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的表达的影响,以便阐明针康法调控细胞凋亡而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60只7日龄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各组又分为12h和24h两个亚组(n=6)。应用Rice法创建HIBD动物模型,造模后进行Zea一longa评分,选择其中评分
随着电网建设的高速发展,传统人工巡检方式难以满足输电线路及电力杆塔的日常维护和检修需求,采用无人机智能化巡检方式可提高巡检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背景。精准的定位技术是无人机实现各巡检功能的基础,本文围绕无人机对输电线路及电力杆塔巡检过程中的定位问题开展研究,着重研究了基于环境评价的激光扫描匹配与惯性测量单元(IMU)融合的定位技术。探讨了输电线参数化重构方法、输电线割线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装机总量已稳居世界首位。然而,风电的大规模接入却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稳定问题。作为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动态负荷,感应电动机也是影响系